夏季,厨余垃圾味道重、易滋生蚊虫等问题困扰着一些小区的居民,也影响了垃圾分类的推进。破解这个难题,一些小区尝试引进了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厨余垃圾就地“变废为宝”,既降低销纳成本,还能避免污染,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把厨余垃圾“留下”的小区,看看他们的经验。
莲怡园二区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蔡晖摄
坐标:莲怡园二区
厨余垃圾就地变有机肥
“头天装满厨余垃圾,第二天就能产出有机肥,我们把厨余垃圾留在小区里了!”上午9时,位于丰台区卢沟桥乡六里桥村莲怡园二区内西侧的厨余垃圾处理站,刘振勇师傅按下按钮,把当天收集的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厨余垃圾处理站是由原小区垃圾站翻建而成,占地约100平方米,一层安装了一整套厨余垃圾处理设备,二层暂时用于垃圾分拣和卫生清洁工具的存放。“每次投放厨余垃圾大概500公斤左右,能产出有机肥料约70公斤。”莲怡园二区物业副经理张亮告诉记者,厨余垃圾处理设备采用半自动化处理,定时由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控垃圾投放,随后自动降盐脱脂分离出油脂,筛检出大骨头、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剩余的厨余垃圾将经过固液分离、干燥脱水、杀菌祛臭等步骤最终化为棕黄色锯末状的有机肥料。
“现在是试运行,产生的有机肥料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每半个月上门回收一次,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台处理能力更大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并对处理后的有机肥进行盐标检测,计划将达标的厨余垃圾有机肥用于小区及周边绿地的养护。”张亮说,“现在厨余垃圾彻底集中了,不仅污染减少了,而且体积还缩小了很多,更便于存放,也不再‘扰民’。”
亮点 仨小区共享资源联合设站
莲怡园二区物业经理王文东介绍说,建设厨余垃圾处理站的初衷是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在厨余垃圾产生的第一环节直接完成“变废为宝”。还能避免二次污染,减少厨余垃圾味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小区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建设厨余垃圾处理站,成本核算确实是个问题,这里不仅有设备的采购成本,还有后续运营期间的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王文东介绍说,项目立项时他们就考虑到这一点,采取扩大厨余垃圾处理站处理能力的方式分摊每吨厨余垃圾处理成本,厨余垃圾处理站不仅服务莲怡园二区1453户居民,还覆盖了六里桥十号院、北路一号院两个村属小区,上万居民的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坐标:中奥嘉园小区
时尚“驿站”直观垃圾处理
中奥嘉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孙颖摄
丰台区长辛店街道中奥嘉园社区西门外,一间小房子精致时尚,很难让人和垃圾联想在一起,不过门头上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几个字却揭露了它的真身,让垃圾分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时尚。
这个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原来是小区配套的垃圾站,多年来一直闲置。中奥嘉园社区党委书记曹剑侠告诉记者,垃圾分类离不开硬件的提升,作为试点,街道将这个垃圾站改造成为多功能的分类驿站,包括垃圾分类投放点、大件垃圾分类暂存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工作室、垃圾称重台、分类知识宣传屏以及垃圾智能投放和积分兑换设施等。
驿站南部是就地处理工作室,用一面透明的大玻璃墙与其他空间分开。“之所以安装透明的玻璃,就是让居民可以直观地看到厨余垃圾处理的过程。”驿站运营负责人李凯说。
“我们和运营方测算,根据空间特意定制了日处理能力1吨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基本能够满足2600多户居民厨余垃圾的就地处理。”中奥嘉园小区物业经理曹雪飞告诉记者,按照他们的测算,厨余垃圾运出小区处理的成本每吨在310元左右,而就地处理的成本每吨在120元左右,既能够降低厨余垃圾的处理成本,也减少厨余垃圾滞留带来的异味影响。
亮点 两道工序控味儿不扰民
厨余垃圾异味扰民一直是居民最关注的问题,厨余垃圾小区就地处理会不会造成新的异味扰民呢?李凯告诉记者,在设计之初他们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工作室有两道控味儿工序,一道是在厨余垃圾分拣箱,箱体和处理操作区域上方有个负压吸气设备,味道将被吸入设备内经过过滤处理再排放到背向社区方向的室外。另一道是在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备上,厨余垃圾经过生物菌发酵产生的气体通过专门外接的设备进行除臭处理,达到无异味排放。
新闻链接
鼓励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来自北京市城管委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393.59万吨,日均2.16万吨,同比下降20.53%。厨余垃圾设施处理总量为27.87万吨,日均1532吨,其中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进入设施的处理量为10.02万吨,日均551吨,日均同比增长5.91%。
北京市鼓励各区各单位因地制宜配置就地处理设备,作为后端处理设施的补充。随着垃圾分类深入,适度增加集中处理能力,不断优化处理工艺。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委将在社区、小区优先设置分类驿站,加快垃圾分类投放站点、密闭式清洁站提升改造和收集运输车辆统一涂装,完善大件垃圾暂存点、可回收物投放点布局建设,同时结合大型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及农村需求因地制宜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
委员建议
促进实现市场化运作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北京好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琳一直关注垃圾分类情况,并参与市政协组织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调研。姜海琳对这些小区尝试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表示赞同,同时建议,应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引入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设施,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技术路径,并打通厨余垃圾就地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等的资源化利用渠道,要真正实现厨余垃圾就地无害化、资源化,使之循环起来,解决目前厨余垃圾污染大、味道重、生蚊虫等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做好监测和评估工作,在技术成熟后应该大力推广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并予以一定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使之能够实现市场化运作。
减少厨余垃圾异味影响,姜海琳还建议应推广可降解垃圾袋,减少群众从垃圾袋倒出厨余垃圾的尴尬和二次污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