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5年,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将进入快速成长期。”日前,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委会举办的“能源转型与综合能源专题论坛”上,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西北事业部总经理白保华指出,我国综合能源服务未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能源消费侧市场将是综合能源服务未来的主战场,也将在未来达到万亿元级市场规模。”
“新基建”里觅新机
白保华指出,有统计显示,2020-2025年,我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市场潜力将从0.5-0.6万亿元增长到0.8-1.2万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1.3-1.8万亿元。
综合能源服务的市场空间,一方面来自对原有供能、用能系统的改善补充,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新兴产业带来的增长动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伏秋认为:“新基建将催生综合能源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以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服务需求为例。截至2019年底,全国公共桩52万个,私人桩70万个。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公共桩、私人桩要分别多于200万个和1000万个,才能够保障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周伏秋说。
“今年国网公司提出,将在化工、钢铁、水泥、新基建等领域开展行业性的用能优化和综合能源服务。以节能降耗为切入点,积极争取第三方能效认证资质,打通功能服务‘最后一公里’,形成专业技术优势。”白保华在演讲中介绍了国网公司开拓综合能源服务的战略思路,“行业用户的特点是用能量大,节能环保压力大,同时对专业性要求高,对价格也更为敏感。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应做好可复制的范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维护政企关系,在协助政府完成能源总量、强度‘双控’指标的过程中,充分掌握工业企业用能数据。”
离不开政策支持
虽然市场空间广阔,但综合能源服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某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总经理直言,在一线做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最终想要落地,“艰辛且充满挑战”。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公司编制了综合能源服务解决方案230余份,编制可研报告30余份,成功立项的10余个,最终签订合同的不到5项。”该总经理称。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综合能源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在德国节能领域,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仅靠市场力量不足以实现节能增效改革的目标。”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主任尹玉霞在演讲中分享了德国在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并表示,德国除了在政策、标准方面的引导外,也会采取财政激励的措施,引导综合能源项目落地。
“特别是在能效咨询方面,德国从国家层面给予较大力度的补贴。很多好的技术和方案最终要落地出台,都离不开咨询服务,而我国目前恰恰在这方面比较缺乏,用户和综合能源公司也经常会忽视这部分的作用。”
对此,白保华也表示,政策对于综合能源项目最终落地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有很多项目最终由于收益率测算后无法满足投资回报目标,造成项目无法落地。如果政策层面上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价格、补贴等,很多项目是可以顺利推进的。”
做能源服务的“三甲医院”
白保华认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应该成为行业用能的“三甲医院”。“人吃五谷,生病了要去医院找医生,工业企业消费能源,出问题了也要找能源服务的专家。”
“这就要求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白保华认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要全面满足客户多元化用能需求,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集用能分析、节能诊断、方案集成、运行优化、决策支持为一炉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能源消费领域有哪些问题需要综合能源服务来“治疗”?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在发言中指出,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不是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灵活性,“我们应该从电力、热力、交通以及需求侧各个方面来挖掘灵活性资源。”
“物理层面上,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电网储能工具要得到发展,储热设施应得到特别鼓励;数字化层面上,要完成用能系统的物联网建设,使电网、热网、交通网实现融通;体制层面上,‘隔墙售电’要破局,热力产销以及电动汽车V2G模式要参与到市场当中。这些都是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服务落地的场景空间。”何继江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