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环环相扣,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推进。兰州作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之一,自2018年2月1日起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已基本建成组织推动、收运处理等体系,也涌现出一批垃圾分类的样本小区。截至目前,全市54个街道,340个城市社区全覆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居民90.47万户,全市垃圾分类居民户数覆盖率达到81.04%。
推动分类 设置“红黑榜”
目前,兰州市开展以街道为基本单元的生活垃圾分类片区建设,通过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签订物业企业承诺书,形成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志愿者五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格局。
同时,兰州市还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开展桶边督导、积分兑换、资源回收日等活动。对物业公司前端介入培训、教育,实行红黑榜及市场准入和淘汰制度,督导其落实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设置“奖惩榜”“红黑榜”“时尚榜”,激励和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习惯。紧盯垃圾运送环节,科学合理收运。
除此之外,兰州还加快“两网融合”,整合改造现有回收网点,引导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发展,加快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提升改造现有垃圾清运车辆,购置新型厨余垃圾收运车,规划收运频次、收运时间和运输路线,实现已建成垃圾分类片区内,生活垃圾按“四分法”要求分类运输。截至目前,兰州市共配备可回收物收运车27辆,有害垃圾收运车19辆,厨余垃圾收运车141辆,其他垃圾收运车1061辆。
积极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
兰州紧盯垃圾处理环节,形成闭合回路。加快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处理问题,形成了生活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理的闭合环路,截至目前,兰州市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3.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兰州市还探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以城关区酒泉路街道为垃圾分类网格化试点街道,将辖区分为76个区域垃圾分类网格,建立由社区专干、网格员、楼院长“三合一”垃圾分类网格队伍,积极入户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督促群众严格分类,将工作融入日常、落实到末端。探索启动“无废高校”建设。以西北师范大学为主导,联合其他18所高等院校,通过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分步实施,在各高校内部建设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备,并与学生学分挂钩,全力打造“无废高校”。探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商户联盟”新模式。采取构建智慧平台、一户一码分类模式,在沿街商户、餐饮企业、公共机构等场所安装“生活垃圾分类商户联盟”标识牌,商户或居民通过扫二维码,在APP上预约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服务。
9月底前建立分类收运体系
培养居民环保意识和分类自觉,提升居民家庭源头分类减量,是生活垃圾分类的实施初衷和推进难点,也是实现生活垃圾全过程分类的基础。
目前,兰州市强化完善桶边督导。严格落实督导员工作制度,7:00-9:00、12:00-14:00、18:00-20:00三个生活垃圾投放高峰时段,在各居民小区全面实施桶边规劝和分类指导工作,通过现场提醒、实时指导、及时规劝,努力提升居民家庭生活垃圾投放准确率。灵活开展激励奖惩。通过实施上门回收、积分兑换、礼品置换等激励手段,培养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同时,兰州市将加快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以街道为单元的生活垃圾分类片区建设,配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备。逐步推广“撤桶并点,定时收运”分类模式,逐步减少固定垃圾桶。积极推进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建设,努力实现再生资源区域分拣打包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等问题的发生;逐步拓展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功能,提高收运服务水平,实现可回收物从收集、运输到末端处理加工全链条全体系科学管理等。
2020年是生活垃圾分类住建部达标验收年,是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收官之年,9月底前,兰州市将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原标题:“撤桶并点 定时收运”兰州市将推广垃圾分类新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