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
去年7月,上海居民还“如临大敌”,为“你是什么垃圾”而操心。现如今,娴熟分类、拿到“绿色积分”已经成为他们的必备技能。
去年7月,部分公众还在为定时定点倒垃圾的不习惯、湿垃圾破袋弄脏手的不舒服、垃圾清运车跑冒滴漏的不卫生而头疼不已。现如今,这些问题一一得到有效解决。
一年间,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已然融入公众的日常生活。同时,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也前进了一大步。城市服务和建设者们拿出了“绣花功夫”,努力推进垃圾分类、运输、处置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上海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的小区垃圾站点。 丁波供图
困扰1
定点定时倒垃圾——不习惯?
晚上8点半,上海静安区宁馨小区的分拣员余大哥整理完箱房内的垃圾桶,锁好门回家。
“现在不用担心还有人来了。”余大哥向记者介绍,去年刚开始实行分时段投放那会儿,到了晚上关门时间总是有零散过来倒垃圾的居民,他经常要等到晚上9点半才回得了家。
居民安小姐告诉记者,之前丢垃圾没有时间观念,经常“迟到”,总能看到余大哥很晚了还在垃圾房加班,乐呵呵地指导分类。
安小姐表示,一来二去,虽然余大哥没有责怪她们,但是她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定了个闹钟,晚上一吃完饭就把垃圾送过去,后来也就成了习惯。
养成新习惯的,还有上海闵行区红醍半岛小区的居民们。社区内的垃圾桶撤了之后,垃圾箱房设在小区外。为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每天固定时段会有流动小黄车开进小区,像公交车一样停靠几个站点。居民扔垃圾得记住每个点位的停靠时间。刚开始大家都很不适应,还有人把垃圾桶偷偷拉回到楼内。
但是一年下来,居民们宁愿“赶班车”,也不愿意垃圾桶再回来了。居民石先生说:“没有垃圾桶,就没有了蚊蝇聚集,也没有流浪猫狗把垃圾翻得一塌糊涂,环境大为改善。”
困扰2
湿垃圾破袋弄脏手——不舒服?
上海要求,湿垃圾必须“破袋”投放,装湿垃圾的袋子要投入干垃圾桶中,这让部分居民颇感不便。大家戏称,去垃圾房要“练闭气功”,倒完湿垃圾还免不了手上黏黏糊糊的。
然而如今,居民们再也不用为此发愁了。经过改造,除臭、破袋、洗手,已成为上海生活垃圾投放收集点的标配。
“用了这个秘密武器,我们的垃圾房现在自带清香味儿。”上海市静安区远中风华园物业蒋经理,指着垃圾房墙上的“小绿盒”自豪地说,以往这里经常会散发一股腐臭味道,天热时更难闻,现在已经完全得到改善。记者深吸一口气,果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幽兰香味。
上海励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表示,“秘密武器”的关键是他们的专利产品植物除臭液,其具有可挥发性,经风扇均匀送风飘散,与空气中的恶臭物质进行吸附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无臭物质。1升除臭剂可供20平方米空间用一个月。蒋经理介绍,除臭设备体积小,维护费用也不高,每月约300元,还解决了居民必来而不“避来”的问题。
当然,每个投放点的设施条件不同,改造难度和方案也不同。
在杨浦区的中轩丽苑,记者看到一只床头柜上架着透明的10升水箱,水箱底部有个洞,接上塑料水龙头。水龙头下面候着一只水桶,这就是简易式洗手装置。原来,小区硬件条件有限,撤桶并点后,有两个垃圾点很“尴尬”,既接不到自来水管,也连不到下水道。小区居委、物业和业委会集思广益,自己动手,旧物利用,做出了两组洗手装置。装置虽简陋,却打消了许多居民破袋投放湿垃圾时的顾虑。
困扰3
垃圾清运车跑冒滴漏——不卫生?
吊起垃圾桶时发出轰鸣、在小区路面留下一滩污水……以前,部分垃圾清运车老化、清运人员操作不当等,使得清运时产生噪声和跑冒滴漏,影响了小区环境。
对此,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下决心,对环卫车辆车容车貌开展专项整治。
“去年我们区就有12辆湿垃圾车完成了更新换代。”虹口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今年曲阳地区还要投放一种全新的后装式湿垃圾压缩车,车内设有密闭空间,可以把挤压后的湿垃圾和污水“锁”在车内。
与虹口区的更新垃圾车方式不同,宝山区的友谊路街道和吴淞街道采用的是“笨办法”——“桶对桶”方式,他们让平板车进小区,将垃圾桶直接拉到处置厂倾倒,再把空桶拉回小区。这一区域垃圾清运负责人表示,“用了这套办法,最近几乎没有再接到相关投诉。”
对于垃圾车形象问题,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态度坚决,力争到今年底,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达标率80%以上。
原标题:居民的小困扰,怎么解?上海以“绣花功夫”完善细节,推动垃圾分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