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就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近年来,河南省生态系统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更美好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美画卷在河南正徐徐展开。日前,大河网推出系列报道——“守护绿和蓝”,走进“绿和蓝”的背后,看各地如何绘就这幅优美生态画卷。
你听过“无废城市”吗?加了这个“帽子”的城市有啥不一样?在与当地人谈及许昌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变化时,不少人向大河网记者提及了一个新词——“无废城市”。
“说是新词其实也谈不上,只是真正了解的人还不太多。”老贺是一位老许昌人,近一年来如火如荼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让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许昌的不断变化。
什么是“无废城市”?
很多人将“无废城市”理解为没有固废产生的城市,其实并非如此。大河网记者获悉,“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安全处置、环境影响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我国开展“无废城市”建设,4月,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无废城市”这一概念开始火起来,河南许昌市正是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通过制定《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成立‘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小组,统筹谋划实施重大项目、培育固废产业新优势、探索垃圾处理新途径等举措,许昌正在着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无废城市”建设有哪些体现?
日前,在许昌市魏都区庞庄社区棚户区改造的拆迁现场,近15万吨建筑垃圾“原地”开启了“再生之旅”。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建筑垃圾就地再生稳定土成套装备,通过现场破碎、筛分、制备再生稳定土,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河南省德通固废再生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萍在接受大河网记者采访时介绍,这套装备今年5月份在许昌投入使用,也是河南首套可实现建筑垃圾就地“重生”的装备。
胡晓萍告诉记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早已实现,但传统的方式是将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集中清运到工厂进行分拣、破碎筛分得到再生骨料,再生骨料再卖给稳定土或混凝土生产商。“这不仅导致建筑垃圾分拣困难,还增加了物料转运次数,极易产生扬尘污染。”胡晓萍说,这个装备可将拆迁现场的建筑垃圾,直接资源化为C20轻质保温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液化固结土等三种“紧俏”产品,把建筑固废“吃干榨净”。
“我们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生态保护,建筑垃圾现场直接进行处理,生成成品,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道路扬尘、尾气排放等二次污染,也从源头上减废了。同时,不额外占用土地,整套设备使用完可以直接拆卸搬走,土地也可直接投入其他使用,减少垃圾堆放占地及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胡晓萍说,未来,希望把这套设备推广至全国,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这是许昌实施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的一个缩影,此外,打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城乡一体化智慧环卫运行机制、推动农业废弃物减量化......一系列举措正在为许昌“无废城市”建设蓄力。
契合“无废城市”绿色发展理念 许昌还将打造“无废公园”
在许昌市天宝路与长春路交叉口,一座特色主题公园——许昌无废公园——正在建设。
“无废公园”规划设计图
“公园占地面积约18亩,预算投资960万元,通过废旧物品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同时将有趣、生动、寓教于乐的内容融入公园整体环境设计中。”许昌市魏都区城市园林绿化中心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股股长赵攀介绍,陶瓷罐、啤酒瓶、建筑垃圾等,工业废弃物轮胎、钢材、油桶等,农业废弃物木材、农具、秸秆等,均会在设计中实现废旧物品的资源化综合利用。
在植被景观方面,赵攀介绍,许昌无废公园的植物种植以疏朗简洁为主,植物选择多以色叶树和多季节开花地被为主,营造出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如在公园北侧、西侧规划种植栾树、乌桕、广玉兰、大叶女贞等疏林景观树种,入口景观树种选择丛生朴树、丛生黄连木、元宝枫等;园区的主景树是金叶复叶槭和榉树,树形美观,冠大荫浓。”
据悉,该公园建成后,不仅是可供市民游玩休闲的城市花园,还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无废城市”科普教育基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