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的关键前体物,部分VOCs还具有毒性、易燃易爆性,带来健康和安全风险,对VOCs进行有效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团队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VOCs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

首页> 大气治理> VOCs> VOCs治理> 评论> 正文

研究简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研究动态及深化实施建议

2020-06-29 13:53 来源: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钢锋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形成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的关键前体物,部分VOCs还具有毒性、易燃易爆性,带来健康和安全风险,对VOCs进行有效管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基于团队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VOCs重点行业排放特征及减排监管技术体系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VOCs污染防治研究动态,并提出了深化治理建议。

1我国VOCs研究动态

⚫ 总体研究趋势

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时期VOCs研究领域论文的量化特征,首次将我国VOCs研究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依次分别为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和活跃期。

萌芽期(1981-1990年):该阶段文献数量极少,10年间仅1篇研究报道,是我国VOCs研究的萌芽阶段;

起步期(1991-2000年):该阶段末期文献数量出现小幅增长,但总数仍然不多,是我国VOCs研究的起步阶段;

成长期(2001-2010年):该阶段文献数量增长较快,总数上升明显,且在2001年就出现了我国VOCs研究领域的第一批学位论文,表明VOCs相关研究已引起重视;

活跃期(2011年至今):该阶段论文数量显著增长,VOCs研究在国内已受到广泛关注。

图1 我国VOCs研究历程

⚫ 不同阶段研究热点

在不同阶段,我国VOCs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早期研究主要围绕VOCs治理和消除展开,后面逐渐扩展到室内污染、监测技术、行业治理、排放管理、政策决策等领域。“十二五”时期是我国VOCs研究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室内VOCs污染研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进入“十二五”后,工业VOCs综合治理研究成为主导。

⚫ 不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VOCs治理技术研究是贯穿我国VOCs领域研究的一根主轴线。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的相关研究开展最早,且最近几年的研究热度最高,从实际应用来看也是目前我国在用的主流技术;等离子、光催化技术在VOCs领域的研究出现相对较晚,最近几年的研究也有一定热度;热力燃烧法在实际应用中较受关注,但研究层面的热度不高。

2存在问题及深化治理建议

从2010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VOCs管控要求开始,国家近年来围绕VOCs治理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指导文件,擘画了我国VOCs治理蓝图,推动了全国各地VOCs减排工作的落地实施,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总体来看,我国的VOCs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

源头替代力度不足:

源头控制是从根本上解决VOCs问题的最佳选择,我国目前的减排工作多从末端治理入手,过去几年新增了大量的末端净化设备,但源头绿色替代的力度稍显不足。

过程有效收集不够:

过程治理是在源头控制之后VOCs系统治理的第二道防线,主要强调对无组织排放的有效收集、减少过程逸散,由于我国涉VOCs行业中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无组织收集效率普遍不高。

末端治理水平不高:

末端治理是解决VOCs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必须守好的底线。末端治理的关键是选择和排放特征相匹配的净化工艺,国家近年来也配套出台了系列可行技术指南,但从实际工程应用来看,我国当前的末端治理水平整体有待提高。

运行维护管理不力:

收集及净化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是保障减排效果可持续的前提,只治不管的减排往往沦为形式主义,探索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技术手段仍是我国目前VOCs治理领域的管理刚需。

VOCs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化治理首先要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

“人”和“物”的关系:

VOCs治理不能仅寄希望于硬件,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样重要;

“先”和“后”的关系:

VOCs治理应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首先重点聚焦光化学活性强的物质和行业,集中力量办大事;

“大”和“小"的关系:

大小企业不可一刀切,大企业重点抓效果落实,小企业重点抓技术帮扶;

“快”和“慢”的关系:

VOCs治理工作无法一蹴而就,需不断推进、逐步深化,落地时应质量优先、兼顾速度;

“治”和“管”的关系:

科学治理是根本,依法管理是保障,治管并举不可偏颇。

最后,对我国VOCs深化治理提出几点建议:

在制度上,加强政策创新,可通过协议减排、自主减排等创新制度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并推动VOCs污染减排。

在技术上,重视源头控制,将生产工艺优化和绿色原料、产品替代摆在VOCs减排的核心位置。

在实施上,突出人的作用,增强一线员工的VOCs减排意识,将VOCs管控制度上墙,即看即知,即知即做,切实将减排融入生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