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新建项目土壤修复的标尺是怎么来的呢?众所周知在土壤修复中,筛选值是至关重要的指标。它关系着该场地是否需要进行修复,以及需要投入多大的资金进行修复。那么从全国范围来看,修复值甚至影响着国民总体经济中修复行业的投入占比。修复值略微的变动,可能需要增加或减少成百上千亿的投入。可见筛选值的重要性。那么我国修复值是怎么来的呢?
风险筛选值(risk screening values):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低于该值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超过该值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应当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具体污染范围和风险水平。
我国筛选值建立的历程
我国最早于95年发布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该标准主要是依据土壤背景值和生态环境效应法制定的,主要适用于农林用地,不适用于居住、工商业等用地方式。此时,国内修复领域刚刚起步,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尚少、试验数据不足。所以,现在看来此版标准标准较为粗糙,仅仅对8种重金属污染物等11个指标进行要求,当然也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到了2007年,出于解决建设用地土壤标准缺失问题和上海世博会使用的实际需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展览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2007)。主要根据美国和荷兰等相关标准取其低值制定的,缺乏科学依据。
自从2006年正式下达《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编号:249)以来,在95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08年-2013年,编制组全面梳理了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及制定方法。
2010年-2014年,环保部科技司抓紧制定了监管所急需的土壤环境调查、检测、风险评估、修复系列标准,并于2014年2月19日正式发布。即《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 和《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 等污染场地系列标准。
2015年至今,标准司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并编制组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征求意见稿。2018年1月22日发布最新版征求意见稿。
在对国内外资料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了筛选值和管制值。
我国筛选值的计算方法
我国筛选值的基本借鉴了美国的筛选值体系,以人体健康风险,按照污染物在污染场地的暴露途径,考虑污染物的致癌及非致癌因子以及场地用途等因素制定的。
以根据 HJ 25.3-2014 规定的污染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计算的值作为确定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的重要依据,同时,参考发达国家的具有可比性的土壤标准,结合我国国情,适当优化调整。
根据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对应的不同参数,可推导计算得到 84 种污染物项目(除铅外)的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以风险评估模型推算的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作为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的基础,而对于挥发性污染物计算出的筛选值或管制值超过土壤饱和浓度计算值的,采用土壤饱和浓度作为筛选值和管制值。针对砷、钴、钒这三种我国土壤背景值较高的重金属元素,根据相应元素的土壤背景值对模型计算得出的筛选值进行了调整。对每个污染物项目的筛选值和管制值定值与国内外保护目标与功能定位类似的对应标准值进行对比后 进行适当调整,最终筛选值定值与国际筛选值的平均水平相当,管制值原则上高于大部分国家的筛选值定值,略低于美国区域清除管理值(Regional Removal Management Levels),对于致癌类污染物,筛选值致癌风险控制在10e-6至10e-5范围内,管制值致癌风险控制在10e-5至10e-4范围内。
另外,我国的基本国情,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拥有18亿亩的耕地红线,众多农业用地也随着现代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比工业用地,农业用地中污染物主要是以在农作物中富集然后被人类从口摄入而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为了更精细的管理区分污染场地,有效而又经济的将污染场地无害化处理。所以,我国推出了针对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两套不同的筛选值体系。
原标题:太原市新建项目土壤修复的标尺是怎么来的呢?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