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出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体现。如何解决各地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全国人大代表卢天锡
建议推动垃圾分类立法,明确政府及城乡居民在垃圾分类收集中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确定垃圾分类标准、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等,通过正面引导和法规约束规范垃圾分类和收集。加快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将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将其纳入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倾斜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
建议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按照有利于居民“认得清、分得明”原则,结合垃圾分类后续处理程序,尽快将先行试点城市实践中积累的有益经验上升为全国统一标准,确定通俗易懂的分类名称,对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和标示语进行统一,将垃圾桶颜色与对应的垃圾类别规范统一,将生活垃圾分类类别的外语译文规范统一,以最大程度方便各地群众分类投放,全局一盘棋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宋鑫
作为实现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地区,三四线城市及乡村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分类后垃圾量不足,单独建设垃圾处置终端设施成本过高。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等重点地区,可尝试打造“分散收运+集中处理”的“县域固废统筹共建服务”新模式。以某个县域为中心,引导周边县域实现固废资源共享、共建,集中处理,整合多个行政区的固废资源实现规模效应,推动县域联合实现共享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
可运用大数据分析及区块链技术,建立垃圾分类的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对垃圾分类处理过程、措施成效和社会成本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对政策效应进行评价,并将垃圾分类与信用体系联系,让垃圾分类纳入信用惩戒框架。还可以适当建立智能化垃圾投放中心,减少或取消无效的路边垃圾投放点,避免高成本、低效率的垃圾分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刘卫昌
当前农村垃圾治理还存在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污染情况。一些小城市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局限,把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转运”,有的跨县或跨乡镇偷排垃圾,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增加。建议制定村规或环境卫生公约,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公司运营、社会参与的“乡村管理+公司运营”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侯艳梅
只有解决好垃圾分类后的处理问题,垃圾分类才能形成闭环。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把垃圾分类处理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每五年有一个战略性安排,每年安排具体的攻坚项目加以推进解决,重点指导和督促推进垃圾分类的终端处理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
建议在全国推广小型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优化处理方案。就地、快速解决餐厨垃圾消纳、处理和综合利用问题。建议中央财政对小型化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站点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给予一定的支持。逐步以街道、社区等地区为示范区域,建立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站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