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院长银燕一直忙着给本科生授课,为研究生复试,“昨天从早上7:00开始一直忙到下午5:00,由于复试从线下改到了线上,所以面临很多新的情况。”
尽管最近的日程密不透风,但银燕早已经做好了赴京的准备。最近参加了省直全国人大代表对部分常州、镇江企业复工复产以及省疾控中心等进行了集中视察,为有针对性形成高质量提案通过了非常好的机会。这一年来,他通过不断地调研和讨论,交上一份沉甸甸的“履职报告”。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一直希望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江苏以及国家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个攻坚战做好自己的工作。“我的专业是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过去做的是气溶胶颗粒物如何影响环境和气候,更倾向于环境污染的科学机理,履职后开始更多关注社会现实需求,关注污染治理的宏观、科学管理。”
“我们江苏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大气环境实际上已经有明显的好转。”银燕表示,而从整个国家范围来看,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大气污染已从超重阶段转向较重阶段,污染物排放控制也从全面减排转向重点减排,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入深水区。
“要深入治理污染,不能仅看污染物的单一指标,而要看综合指标。”银燕表示,新冠疫情停工停产期间的空气质量变化表明,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治理不仅要从排放控制角度考虑,也要结合大气环境自身的特性。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大气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数量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形势下,污染物排放空间优化配置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银燕说,中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和气象气候特征明显,大气环境资源差异显著,空间优化配置的潜力很大。中国地形复杂、东西南北跨度大,大气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非常不均匀。传统污染产业多布局在大气环境资源匮乏的地区,且有继续向这些地区集中的经济动力。
他此次带来的建议,是将大气环境资源数据的基础性监测提上日程,并分步实施。首先考虑在重点省份试点地市级大气环境资源基础性监测,在重点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实现地市级大气环境资源基础性监测组网工作,建立中国大气环境资源标准,为国家级重大产业政策提供大气环境角度的数据支撑,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避免大气污染的空间强化效应。
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自己的工作,是银燕用自己的专业履职尽职。他还准备其他几项建议,不少都是从半年前就开始多方讨论的。“比如一项关于设置气象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建议,参与了行业类高校、科研机构、学会和企业多方的论证,征求意见上万人,才形成了共识。”他将带着过去一年在学科建设、大气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原标题:银燕代表:积极推进大气环境资源基础监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