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19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对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总结和回顾。《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全面下降
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42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新低;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4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68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一氧化碳(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值为1.4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臭氧(O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值为191微克/立方米。
2019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40天,达标天数比例为65.8%,比2013年增加64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4天,比2013年减少54天。首次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
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劣V类水质河流显著减少
全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河流I-III类水质河长占比增加到55.1%;劣V类水质河长比上年减少11.5个百分点。湖泊I-III类水质面积占比提高到61.2%。水库I-III类水质总蓄水量占比增加到85.2%。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全市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2类区、3类区和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2类区和3类区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
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远低于规定的控制限值。
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新进展
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69.7,比上年提高1.9%,连续五年持续改善。首都功能核心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比上年提高13.3%,城市副中心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比上年提高3.8%,生态涵养区稳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继延庆区之后,2019年门头沟区、密云区分别荣获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北京市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地形地貌复杂,生境类型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市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0.17%,植物种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8%。目前已记录高等植物198科1115属2917种,脊椎动物和昆虫4305种,鸟类497种。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成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七个工作小组,构建了统分结合、分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体系。聚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领域,组织完成了47项年度重点任务,形成政策成果145项,有力推动了首都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以“一微克”行动为主线,聚焦柴油货车、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着力实施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状况详查,多措并举预防土壤污染,强化建设用地风险管控。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构建市区两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管理体系。
不断优化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利企便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联合国环境大会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高度评价北京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成果。举办2019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行动论坛,多平台分享北京绿色发展经验。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管
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环境执法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利用“热点网格”、“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点穴式”、“流域”等执法行动,组织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专项执法。采取“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持续聚焦重型柴油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重型柴油车抽检超标率从2018年的15%降到2019年的8%。强化油气油品监管执法,查处违规储存、销售、运输油品单位132家。
区域联防联控成效显著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指导下,积极参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京津冀三地共同研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地方立法,实现协同立法、同步审议、同步实施。
深化流域水环境联保联治。京冀稳步实施密云水库上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重点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密云-怀柔-承德、房山-保定、通州-武清-廊坊等相邻地、市加强联动协作,促进区域流域协作下沉。
全民行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各级政府部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200余万人次通过参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环保开放设施,实地体验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果。广大市民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主动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中心城区市民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1%,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督,对参与有奖举报且经查证属实的288人次进行奖励。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