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创建又“爆”一个全国第一!
3月25日,徐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此项立法着力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并兼具前瞻性,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尚属首例,将从法制层面为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创建一年来,以“创新引领、转型驱动、协同增效”为方向,不断创新思维和方法,大胆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徐州创新”。
固优势 3项创新模式业已成熟
2019年,徐州市能够从60个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废城市”全国首批11个试点城市之一,正是因为徐州近年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综合领域成果颇丰。
“特别是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及固体废物处置、生活垃圾分类等多个专业领域,徐州市提前开展相应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前期扎实的工作基础,徐州现已形成“传统资源枯竭型城市全产业链减废模式”“农作物秸秆还田及收储用一体多元化利用模式”“再造绿水青山提升综合效益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3项成熟创新模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3项模式都有非常鲜明的“徐州味”。
其中,传统资源枯竭型城市全产业链减废的发展模式,以“固废源头减量”为抓手,实施煤炭绿色开采模式,优化整合钢铁、焦化、水泥、热电等资源依赖型产业,推动煤炭加工环节整合提升,延伸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了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处置的源头减量和高值化利用。
以修复生态为主的“再造绿水青山提升综合效益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推进了山水林田湖草矿村城多要素国土综合整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程度,协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盘活废弃土地资源,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到生态化城市的华丽转身。
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徐州市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技术创新、多元化利用、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建立的以秸秆还田为主与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元代谢模式,为困扰多年的农作物秸秆处置问题找到了合理出路。
据介绍,试点创建期间,徐州市还将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提升秸秆高标准机械化还田技术水平、继续开展采煤塌陷地和采石宕口治理等步骤,持续优化这3项成熟的创新模式 。
再“+3”
奠定试点国内领先水平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更要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一年来,徐州又在“工业源危险废物‘闭环式’全覆盖监管模式”“推进固废协同处置壮大新产业,带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以智管废’的智慧平台构建精细化统筹管理模式”这3项新创新模式上下大力气,逐步形成“3+3”无废城市建设模式。
“我们通过建设集中化的固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以及园区,构建工业园区共生体系,在现实有机类、无机类、复合类等固废协同减排的同时,产生新兴经济增长点,形成了徐州市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正在建设的以危废为主的“工业源固废危废闭环式全覆盖监管模式”以及“以智管废的智慧平台构建精细化统筹管理模式”,则能够对固废的产生源-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提供立体化与精准化管控,是固废管理模式上的一大突破。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副教授何士龙,多年来主要从事固废资源化技术研究。在他看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3+3’,示范性非常强”。
何士龙分析,“再造绿水青山提升综合效益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可为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及固废减排提供借鉴与指导;固废协同处置共生工业园区的建设,实现不同垃圾消纳的同时,可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城市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样板;农作物秸秆的多元利用模式,为有效解决全国“无废城市”建设中农业废物如何处理的共性难题提供了示范;建设中的固废精细化统筹管理模式则可为全国固废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准提供标杆。
“由此可见,‘3+3’模式,既彰显了徐州特色,可以推动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创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更能成为可供同类城市学习借鉴的有效范本,这正是徐州‘无废城市’试点创建的最大创新。”何士龙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