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简称《报告》),称蓄热式电采暖不应成为未来农村主要的取暖形式。
《报告》称,与直热式电加热相比,蓄热式电加热设备可采用低谷电进行蓄能,可以节省部分运行费用。但从本质看,仍属于将高品位电能直接转换成低品位热能的技术形式,因此可能是省钱但不节能。并且由于增加了蓄热模块,其重量较大,供暖出力调节能力不太灵活,加上将全天的供暖负荷都集中到夜晚短时间内,需要更大的配电容量(每户10kW以上)。
《报告》对蓄热式电供暖技术弊端的描述主要指向几个方面:不节能、重量大、供暖调节不灵活、需要配电增容等,其中“不节能”首当其冲。
《报告》认为,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包括政府文件)都把以电作为输入能源进行取暖的形式统称为“煤改电”。实际上,将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电热)和通过电力驱动的热泵供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绝不能混为一谈。前者一份电只能出一份热,属于典型的“高能低用”,而后者能将输入的一份电转换成三份甚至更多的热输出,因此是节能技术。
单从电热转换角度来看,蓄热式电供暖技术确实是高品位电能向低品位热能的转换,与COP值较高的热泵类产品相比,节能效果不佳。
但蓄热式电供暖技术的价值绝不能单纯从节能角度考虑。蓄热式电供暖利用弃风弃电,既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还能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对保障能源安全不可或缺。
从实际表现来看,近年来,蓄热式电暖器、蓄热式电锅炉等产品已在全国多地获得广泛应用,蓄热式电锅炉的技术可靠性更是在高寒高海拔的青藏地区得到验证,对比燃气壁挂炉、空气源热泵类产品的供暖效果表现不俗。
根据华北能源监管局组织策划的《关于京津冀农村地区“电代煤”“气代煤”实施效果情况的调查报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就取暖效果而言,从不同类型设备看,集中式蓄热电锅炉取暖效果最好,室内温度均在15℃以上,其次为即热式燃气“壁挂炉+水炕”和空气源热泵。
另外,以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为例,蓄热式电采暖等负荷侧资源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成效显著,这亦是其它非蓄热式电供暖技术不具备的优势。伴随虚拟电厂、源网荷储协调运行的深入发展,蓄热式电供暖技术在为用户“暖冬”的同时,蓄热技术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价值还将进一步释放。
但《报告》指出的蓄热式电供暖技术客观存在的几个问题亦需正视,应加快技术研发,提升蓄热体储热密度,减小设备重量和体积。
简单来讲,不同的供暖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技术应用还应落在因地制宜的“宜”字上,蓄热式电供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前提是真正发挥蓄热技术削峰填谷等实际作用,不可为“蓄热”而“蓄热”,使之流于以电制热的高能低用的形式主义。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