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庄严地将其写进党章。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群众根本福祉。自全县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路井镇牢固树立和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紧扣“六美路井”建设目标,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示范、分类实施的原则,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全面打造“合阳南大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要性质
城市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有没有亲和力、吸引力。农村的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五年时间使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和无处寄放的乡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人居环境对心情的陶冶净化和身体状况的改善的重要性,打造清洁优雅的居住环境,既是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利群利民的大好事,也是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大实事。归根结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利好大事,一举多得。
主要做法
一、规划先行,美好蓝图“亮起来”
一是规划融合发展“一盘棋”。迈入现代化的新征程,不仅城区要现代化,农村也要现代化。为此,路井镇以“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村民主体原则,率先推进“1233工程”(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建设两条示范廊带,全力攻坚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农户改厕三大革命,全面打造干净整洁村、重点达标村、精品示范村三类村庄),全面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行动。从制度设计入手,研究制定《路井镇2020年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实施方案》《路井镇关于全面改善人居环境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的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文件,围绕108国道轴线,对镇、村的规划发展、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等进行系统思考,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努力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二是绘就美美与共“一幅画”。在全域整治、全面整治、深度整治的总体思路下,因村施策、循序渐进,建设两条示范廊带,把全镇24个村分成三类,对10个一般村扎实推进“八清一改”,打造干净整洁村;对8个达到干净整洁基础的村,进一步提档升级,打造重点达标村;对6个达到提档升级基础的村,做精做强,打造精品示范村。整治示范中,统筹完成三大革命、五化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三产融合等各项建设任务,推动乡村旧貌换新颜。
三是谋划强基固本“一张图”。持续发挥“四好公路”标杆优势,提质扩面,进一步加强公路养护管护,确保实现村通硬化道路全覆盖;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助力6个精品示范村完成文化大礼堂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文明风尚和评选表彰等活动;开展文化类“山寨社团”清理整顿工作,有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保护好印光故里文化遗址,宣传好北党村“五圆鼓”、郭家坡“线戏”、新民“打犟驴”、岱堡“血故事”等传统文化。
二、精准发力,三大革命“立起来”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坚持好字当头、稳步推进、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先后组织将确定的2019年5个村和2020年4个村,全面完成水冲式厕所建设、污水管网和末端处理;其余村,按常住户80%比例,进行改造,确保2020年底全镇改厕村比率达90%以上;对公共卫生厕所,提前谋划、加快建设,力争5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达到全镇全覆盖;同步强化长效管护,对已建成的各类公厕,实行统一管理,组建公厕专(兼)职保洁队伍,确保正常运转。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健全完善“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清理各户房前屋后、村巷村道积存垃圾,规范整理柴堆、杂物堆,集中整治村庄周围、道路两侧、公共区域散落垃圾;全面禁止露天堆放和焚烧垃圾,完善并配备垃圾分类桶、中转站等设施;进一步健全镇、中心村和主干道路长效保洁体系,力争2020年底,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水环境整治。一方面,严格执行《陕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入户率和污水处置率,力争到2020年底,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的行政村分别达到43%和57%,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另一方面,做好河道植被、生态护坡、生态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作,与畜禽污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统筹推进,全面实施河长制,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压实责任,全员整治“动起来”
一是坚持干字当头,“一把手”亲自抓。围绕“抓功能配套、抓队伍配备、抓制度落实”,成立镇人居环境整治改善领导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有力推动人居环境规范化、常态化管理,建立镇村两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村级工作考核、党政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镇、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方案制定、亲自抓部署实施、亲自抓督查落实,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确保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坚持多元争取,各项资金统筹用。为破解资金瓶颈制约,解决“资金从哪里来、心里有顾虑”的问题,路井镇精心做好“上下内外”四篇文章:对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县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确保整治资金“农来农往”;对下,整合使用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各社区按照年度收缴环境卫生费任务积极筹措,实现效益最大化;对内,镇、村拿出扶持资金,设置奖励标准,激励各地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对外,与社会资本合作,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与第三方主体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开展治理管护。
三是坚持总结经验,浓厚氛围全面造。一方面,大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示范活动,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
四、久久为功,常态长效“抓起来”
一是设置一张人居环境黑红榜。在集中整治和整治提升的基础上,设置人居环境黑红榜。一方面,将不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现象的群众纳入到黑名单,在纳入黑名单教育期间,停办其村级所有相关业务,直至教育结束。另一方面,挖掘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先进典型,并在红榜予以公示,连续荣登红榜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同时,将人居环境改善纳入到村规民约,通过编制朗朗上口的话谣、张贴特色宣传标语等方式,更接地气,更易让群众接受。
二是建立一支专业保洁队伍。明确各村按照总人口数千分之三的比例配备村级保洁人员,负责清理村内主次干道、公共场所及周边和各农户生活垃圾,做好村域内卫生保洁工作。农村保洁人员一般选择本村的党员群众担任,由村两委采取公开选拔、招聘的方式产生,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身体健康的五保户、农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等低收入群体;对确定的保洁员登记造册,统一标志,有条件的村可配发相应的劳保用品。
三是建立一套落实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包片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站所长为成员的长效管护考核领导小组,建立专门考评小组,由镇、村干部、部分村民代表每月对组织一次全镇各村检查评比,每季度一小结,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评比结果与各村村干部工作报酬挂钩;各村均建立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的登记台账,同步与各户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明确要求,定期清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支持社会化组织提供服务,鼓励通过工作机制创新创优,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和精品旅游景点,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存在问题
一、垃圾分类处理滞后
一是分类意识不强,垃圾混合投放。农村居民普遍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的居民为了投放方便,往往将生产生活中的所有废弃物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二是农村财力薄弱,收集清运困难。农村人口较为分散,生活垃圾收运距离是城市的数倍。部分村(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投入较少,尚未建立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理系统。三是处理方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分类处理设备,大部分地区还是停留在集中收集阶段,将垃圾集中后进行填埋或转移到城郊进行处理。四是城市垃圾下乡,加重农村污染。由于一些垃圾向郊区、农村等地“转运”,有的甚至跨县或跨乡镇偷排垃圾,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度与日俱增。
二、卫生厕所建设滞后
一是配套设施差。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及污水管网、自来水供应等配套设施还不健全。二是运维成本高。农村厕所改造工程量大,而政府补贴有限,较高的建设成本、运维成本在农村很难实现大面积改造和推广。三是处理技术少。部分公厕没有对粪污进行无害化技术处理,存在渗漏现象,这将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四是整体规划无。只注重前期建设,忽略了后期的运行、管理和处置。
三、生活污水治理滞后
一是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平原农村集中连片整治区,绝大多数村庄没有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二是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由于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或囿于实际资金压力等原因,一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处理工艺选择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工艺过于简易,实际运行中无法有效处理污水,反而导致产生新的集中污染源;工艺贪大求新,成本高、运维难,超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和管理水平,导致无法正常运行;设计规模与实际处理量不匹配,造成建设投资浪费,影响处理效果。三是管网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管网配套不足的问题在农村尤其突出,影响污水治理工作成效。有些农村地区在政府主导下建设了覆盖面较广的主干管网,但缺乏对农户参与的引导,支管入户率较低。四是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不足。存在缺人缺资金缺技术、“重建设、轻管理”、有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等运营管理机制问题。
几点建议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坚持目标、责任导向,一任接着一任干,把问题搞清、项目做细、工程做实、基础夯牢、凝聚民心。特此建议:
(一)落实目标责任,构筑建管体系。确定牵头单位,明确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卫健、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建设和后续维护管理责任,负责做好项目设计、设备采购、工程监管、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管护方案制定、运行管护等工作。镇(街道)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责任主体,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要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做好施工建设及后期运维方面的有关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动服务,形成共同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整治智库,加强装备研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用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在此基础上,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加强农村垃圾、厕所、污水等设施设备的研发,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组织开展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管护运维技术指导,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强化党建引领,鼓励群众参与。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完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制定村规民约或环境卫生公约,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意识、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绿色生产生活观念。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四)确保有人做事,建立管护机制。要建立“政府扶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保障资源化处理站点设施正常运行。将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镇(街道)、各村(社区)成立组织领导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实时推进;建立对环境整治工作的检查、监督或通报制度,建立奖惩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
(五)加强治理融合,确保集群作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众多,不能搞单兵作战,要加强治理项目的融合。各地可与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公路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部署,相互促进,共同落实,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路井镇将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打开工作局面,在“有难度”基础上实现“有高度”,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断推向深入,为农民群众建设一个干净整洁、和谐美丽、欣欣向荣的新家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