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化学工业区、苏州工业园区等4个项目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各园区将积极探索政策机制和实施模式创新,推进多领域、多要素协同治理,着重提升环境服务质量和效能,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产业经济版推出《聚焦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系列,实地探访4个园区。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要求,上海化学工业区试点实施危险废物一体化处置项目、给排水一体化处理项目和环境监测一体化项目三大项目15个具体项目,包括项目咨询、协同处置、合规管理和智慧管理等4项托管服务内容。
上海化学工业区的试点,或为大型化工园区破解日益严峻的环境管理难题提供可行方案。本期,我们一起走进上海化学工业区。
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上海化工区”)管委会只有3个人负责环保工作,但做得游刃有余,不用时刻紧盯每一家企业,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法宝在于管委会管好了第三方环保企业。
由“教练员”变成了“裁判员”,管委会工作负担减轻的同时,环境治理水平也提升了。上海化工区管委会环保办副主任张发兵告诉记者,“企业入园时,我们会协调第三方环保企业与生产企业对接面谈,第三方对其生产项目进行综合考评、设计排污方案,双方对方案及报价磋商、签订合同。生产企业排污治理费用每年浮动,双方自行达成共识,形成包含10多项指标的公式,按照既定模式运行,我们基本不用操心。”
据了解,上海化工区批准设立于1996年,是全国最早以石油化工及其衍生品为主的大型产业园区之一,也是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现有54家生产型企业,巴斯夫、科思创等全球500强外资化工企业占比80%,企业产品关联度达到80%以上,经济年产值连续7年超过千亿元。
上海化工区是国内环境污染第三方托管服务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张发兵介绍说:“园区在开发建设时引进了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一体化’先进理念——也就是托管服务的‘前身’。”建区伊始,园区就通过中外合资方式,引进法国苏伊士等国际专业企业,设立上海化工区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升达废料处理公司等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和先进的环保科技,为区内企业提供托管式环境综合治理服务,有效破解了各企业治污管理水平不一造成的排污不达标难题。
第三方污染治理托管服务全覆盖
形成基础设施统一配套、污染物协同处置、资源循环利用格局
作为集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较多、产业能级和产品关联度较高的国家级石化专业开发区,上海化工区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环境风险显而易见。在复杂情况下,园区持续推进和深化第三方污染治理托管服务模式,目前已完成54家生产型企业100%全覆盖。
“第三方托管模式的优越性在于能够做到协同治理。”张发兵表示,在协同治理方面,园区实现了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统一配套,废水、废气、废渣协同处置,污泥、余热、蒸汽循环利用的治理格局。
他举例说明,园区在污水处理方面,通过全过程污水水质监控和定制化服务方案,大幅减少了企业治污的投入,同时实现了长期稳定达标。
据了解,各企业产生的污水都由中法水务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中法水务还与企业签订了有机废水纳管协议,规定了水质要求,企业必须对污水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此前,园区内的日本企业三菱瓦斯化学工程塑料(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新项目产品,生产废水中盐分浓度极高,不符合污水处理厂设定的标准。但企业自行预处理不仅会耽误项目推进进度,也会大大提高项目投入费用,这令企业十分头疼。
正当企业一筹莫展时,园区管委会主动服务,请中法水务组织技术力量优化设计方案,为企业专门设置了污水排放管路,问题迎刃而解。管委会的贴心之举获得了三菱瓦斯的大力点赞。
管委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危废处置问题,持续试点废气等污染物协同处置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简简单单8个字,是园内企业对管委会的评价。在园区提供的服务方面,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也感触颇深。
据了解,赛科公司在生产时会一次性产生大量废催化剂,现场不具备暂存条件,环境隐患较大。园区管委会听说企业的难处后,主动联系共寻解决方法。
管委会先是牵头赛科公司与园区内危废处置企业进行对接,考虑到危废处置的时间要求,同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赛科公司的废催化剂最终得到了及时、合法处置,难题就此破解。
张发兵告诉记者,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许多,这得益于园区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模式。据介绍,园区设立的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是上海最大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单位,核准经营规模为每年12万吨,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区内企业危险废物需求,2012年至今,园区危废处理处置率实现100%。
“在处置危废的过程中,升达废料公司还将产生的热量回收利用,用于生产蒸汽输送给园区内的企业使用。”张发兵介绍说,这不但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还大幅降低了处置成本,为企业创造了直接的经济价值。
目前园区还在持续探索废气协同处置,对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开展了废气协同处置试点,由升达废料处理有限公司集中对工艺废气进行焚烧处理。同时,中法水务在不久前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凯米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污染防治解决方案和全面的监测检测服务。
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带来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2019年,上海化工区排放废水COD浓度为45毫克/升,达到最近开始执行的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年均浓度为67.9微克/立方米,PM2.5年均浓度为34.9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市平均浓度。
为园区带来三大优势
形成了企业减轻环保压力、第三方创收盈利、政府减轻管理负担的三赢局面
“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外,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还为园区带来三大优势。”张发兵解释说,有了统一处置的环保企业,企业就不用再“各自为政”,腾地安装设置自己的环保设备,使土地得到了集约利用。“最重要的是,上海化工区的中法水务、升达废料等环保企业都有国资参与,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垄断带来‘漫天要价’的问题,同时国资入场也保障了模式的良性运营和严格的管理要求。”形成了“企业减轻环保压力、第三方创收盈利、政府减轻管理负担”的三赢局面。
“多方共赢”的效应是吸引企业到上海化工区落地生根的法宝。上海一家大型化工企业原来建在浦东新区,因废气气味重被当地居民多次举报,受到生态环境部门的处罚,生产一度停顿,企业形象受损。企业管理层经多方调研后了解到,上海化工区的第三方托管治污模式能解决他们面临的困境,随即决定将生产基地迁至园区。
“自从进驻园区,接上园区专门为我们设置的排水、储气管路后,再也没有收到投诉了。”说起之前的故事,企业负责人对园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多亏了上海化工区,现在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还减少了环境风险,可谓是‘一举三得’。”
近年来,“上海化工区”作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在世界顶尖化工企业间传颂。不久前,位列全球化工行业前50强的朗盛集团宣布将在上海化学区内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基地和亚太区应用开发中心,这背后也有一段故事。
2019年年初的一天,朗盛集团专业考察团悄悄进入园区“暗访”,开展了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不到1个月,园区管委会便接到了与朗盛集团洽谈签约的邀函,企业负责人在签约现场对园区赞不绝口,“上海化工区着力打造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的规划目标,与朗盛集团的未来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双方合作空间广阔。”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一直以来秉承的原则。“未来,我们要把园区变成一个‘大工厂’,为企业开启绿色通道,让企业只负责生产,后续难题全交由第三方托管企业处理。”张发兵自信地说道,上海化工区管委会将出台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建立“1+6+X”智慧化应用体系,完善现有危废处置一体化、供排水一体化、环境监测一体化第三方治理系统,推进园区的绿色发展,把上海化工区打造成为一个标杆样板。
原标题:上海化工区管委会为何能当“甩手掌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