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务行业整体概况受益于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水务和污水处理业务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态势,水务类项目尤其是传统水务类项目主要面向终端客户收费,供水方面多数项目政府提供保底水量,污水处理费多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定期结算,通常可保持较好的现金流状态,可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首页> 水处理> 市政污水> 评论> 正文

基于付费主体视角的水务投资观点

2020-03-16 15:15 来源: TimeSnow 作者: TimeSnow

一、水务行业整体概况

受益于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水务和污水处理业务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态势,水务类项目尤其是传统水务类项目主要面向终端客户收费,供水方面多数项目政府提供保底水量,污水处理费多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定期结算,通常可保持较好的现金流状态,可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水务行业可以被划分为四大板块,包括原水、供水、排水和水资源回收,产业链中游的供水和水资源回收利用领域为重点关注对象。

二、行业基本特点

(一)社会公共性

水务企业为全社会提供最基本普遍的水处理服务,属于公用事业范畴,最终付费主体还是排污主体,一般通过政府部门购买公共环境服务的方式运作。

(二)非周期性

市政生活污水处理水务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不明显。居民生活用水属于刚需,日常生活用水量和排水量相对稳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小,日常水费支出在居民家庭日常总支出中占比较低,具有防御性行业的特点,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

(三)区域性

污水处理行业的区域性较为明显。由于历史上排水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多为当地政府主导,且同一区域内不可能重复建设多套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居民也不能自由选择服务的提供方,所以污水处理行业具有区域垄断特征。

受益于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水务和污水处理业务将保持长期稳定增长态势。总体来看,供水领域的增量市场已逐步饱和,但存量市场仍有较大空间。污水处理方面,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水管网设施远不能满足城镇污水处理的需求,发展前景广阔。

三、细分领域分析

(一)供水领域及污水处理(使用者付费项目为主)

供水和污水处理为两项传统水务业务,具体包括原水生产、自来水生产、污水处理、中水生产等子行业。供水方面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净水厂、加压泵站、供水管网、蓄水池等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污水处理方面主要为污水处理厂站、污水及再生水管网的建设。

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但一旦建成可长期稳定使用。国家现推进传统水务存量项目转型为PPP模式,而传统水务PPP项目大多采用使用者付费方式,项目公司直接向终端客户收费,只要终端客户能够支付用水的基本费用,项目就可保持较好的现金流状态,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这些特性与机构资金负债端大规模、固定成本的资金属性匹配度较高。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投资供水和污水处理等传统水务项目,能够较好的满足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以天津市宁河区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TOT项目为例,只要对桥北地区9.57 平方公里范围内需要排污的企业用户或者家庭用户进行科学统计,就可以相对容易的测算出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则收取的费用将能够相对稳定的进行测算。项目投入使用后向用户收取水费,不需要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即可为投资方带来稳定的长期收益,避免了财政压力,同时收益可预测性较高,商业风险较低。

(二)水环境综合治理(政府付费项目为主)

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监管的趋严和生态治理的需求升级,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等水环境治理类的需求正快速增长。水环境治理行业主要包括涉及水环境治理产业的产品设备制造、采购,以及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水处理工艺复杂等特点,且由于其具有强公益性特点,涉及区域广,难以面向终端使用者收费,因此多采用政府付费方式。政府向社会资本设立的项目公司支付投资成本和合理收益,而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运营期满后将项目产权和经营权无偿移交政府。对于项目公司而言,收益来源于政府付费,项目现金流几乎完全依赖当地政府的财政实力,此外政府付费类项目工期紧,政府议价能力强,建议有选择地参与PPP水环境治理项目,且一事一议。

以内乡县默河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为例,该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涉及4个乡镇,较难界定终端收费对象,具体包括默河治理、拦蓄、污水管道、四处滨河公园等项目内容。该项目合作期20年,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8年。项目实施政府付费模式,如果项目运营正常,政府对可用性付费和污水处理服务费进行补贴支付,支付的资金来源于财政预算。但从近几年数据来看,部分邻近区域曾有失信记录。


原标题:环保行业 | 基于付费主体视角的水务投资观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