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很多能源和化工企业一年来过得很不轻松。随着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正当大家对接下来的2020年满怀期待、准备重整旗鼓赶上和推动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的历史快车时,一场意想不到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时间内席卷全国、波及全球。14亿人口的大国,城镇不出户、农村不出村,这个庚子鼠年春节、这次重大疫情,必将载入史册,长久地铭刻在国人的脑海中。
当前,疫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拐点,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持续稳定和好转,这个鼠“疫”的冬天看似即将过去。中国人常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次重大突发疫情在发展长河中泛起的波澜,在一些领域甚至会激起的惊涛骇浪,让抓紧筑牢防波堤、预防和抵抗下一次不可预知的危机冲击,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从能源和化工行业的视角来看,这次疫情会带来哪些显著影响呢?响应形势和环境之变,行业企业又会出现哪些重大变化呢?
第一个变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头部企业将趁势扩大地盘。放眼全球各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发展脉络,无不经历了从散乱到集约,从中小企业占主导逐步过渡到若干家巨头企业把控和垄断市场的过程。唯有那些富有耐力、善于长跑的企业,才能在波诡云谲的世界政治经济激流中,一次一次地涉险滩过峡口,历经世纪沧桑而屹立不倒。故此,市场经济实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淘汰赛,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每一次外部环境和形势的急剧变化、每一次的外部危机事件,往往是加速淘汰的过程,从影响和结果来看,对优胜企业而言反而会是一次难得的壮大发展机遇。
这次重大疫情对所有企业群体都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和冲击,而且影响还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但从企业个体来看,影响是分化的,总体来看,行业领先的头部企业抗冲击能力强,受到的影响较小,疫情后恢复再生能力强,速度也更快;相对而言,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受到的波及更大,为数不菲的企业因原料、人工、市场暂时冰封陷入休克,即便疫情过去,也一时半会难以彻底复苏。这种分化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疫情过后,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让渡出来,被头部企业收编吞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当前国内能源和化工市场跟成熟市场经济体市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企业数量多、分布散,近3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十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带来了管理难度大、市场失序、安全环保风险大一系列问题。以园区化和兼并重组为抓手,推进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能源和化工行业近年来的集中度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跻身到中国企业500强、世界企业500强、全球化工50强的榜单中。而这一次突发的重大疫情,将进一步加速这一进程,体现为体质虚弱的尾部企业将淘汰出局,领先的头部企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也契合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违背天道,必受殃谴。这次突发的重大疫情,除了向我们启示天道恢宏、必须敬畏之外,也将给产业经济和市场带来连锁的涟漪:从战国七雄到楚汉争锋的市场演变,将显著提速与提前;历时10~15年,中国有望完成向成熟市场经济体的转型。
二是稳健经营的理念将更加强化和成为主流。巴菲特说,“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是谁在裸泳”;中国人也有“老人言”:远行毋忘带伞。”此次疫情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导演了一出抗风险能力的现形记。国内餐饮行业的新秀企业西贝自曝现金流支撑不了三个月,引来一众境况相同企业的吐槽。从能源和化工行业来看,也有很多企业反映原料支撑不了半个月、现金流支持不了两个月,不一而足,企业经营的风险敞口充分暴露无疑。
这么多企业共同的遭遇,值得同情吗?他们嗷嗷待哺呼吁政策立马出手相救的诉求值得成全吗?不妨看一下中国企业界的“老司机”、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另一番见解:“哪个企业账面资金会超过三个月?我们整个企业的预算,资金就是要控制在三个月以内,周转天数一般100~120天,三个月是正常的。捱不过三个月是你自己的事情,企业必须自救。”他还说,“我认为国难当头,跟国家讲这个东西也没有意思,这一点福耀玻璃很自觉,没有提什么意见。”
兼听则明,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困难积极请求政策外援无可厚非,西贝作为政策第一批重点支持企业也确实很快拿到了急需的贷款资金,但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可能不会那么幸运。近段时间多个部委出台了特殊调节支持政策,央行紧急放了款,财政部拨了专项款,证监会放宽了再融资政策……但相对于庞大的有实际困难和救助需求的企业而言,估计很难皆大欢喜。更现实和务实的可能还是企业积极自救,而积极自救最长久最彻底的则是以“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为殷鉴,查漏补缺,深挖洞、广积粮,建立起应对各类风险情景和突发危机的长效机制,真正走向稳健经营,打牢百年老店的基础。
吃一堑、长一智,相信经此一疫,能源和化工行业的稳健经营理念与风险防范意识将再上一个台阶,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三是打造自主物流体系可能成为新风尚。物流受阻,是疫情发生后很多能源和化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这其中既有地方管理部门因检验检疫的需要出台特别限制举措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没有自主物流体系、严重受制于社会化运输服务的原因。
疫情过后,针对自主物流体系这一短板和风险敞口,相信会有不少实力强的大企业将探索自建物流体系,实现自建物流与已有业务的融合协同。在这方面浙江民营化工骨干企业传化集团算是探路人,该公司多年前就组建了专业的传化物流公司和传化智联股份公司,以“公路港全国网”的理念打造智能物流平台,既解决了企业自己的物资运输问题,也可以为全国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取得了业务增长和业务协同的非凡成效。这一思路对于疫情后能源和化工企业的恢复建设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四是建立多维度更稳固供应链将更受重视。化工企业是一个转化工厂,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对大多数能源和化工企业而言,转化加工是自主可控的,而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库外运则易受诸多不可抗和不可预知风险的影响。这次疫情冲击的也恰恰是这块软肋,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企业就只能停摆和瘫痪。
疫情之后,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认真审视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补齐这块短板,办法之一就是建立多维度更稳固的供应链。在原料保供方面,除了市场化外采,还可以探索强强联手的“直供煤”“直供油”“直供料”等模式,对冲单线供应的风险;在用电方面,也可以采取市场化电力+“直供电”的更灵活更具弹性的方式;在产品销售方面,可以探索一定比例的市场化外销+一定比例的大客户直供模式。
能源和化工行业是一个强周期行业,在周期底部阶段,以战略性投资和参股合资等方式,向自己的上游原料生产领域和下游的应用领域延展,建立起更多元更稳固的供应链体系,应对多变和突发的市场风险,疫情过后,相信高明的企业一定会深知其中的利害和意义。
五是现金流安全垫将确立标准和规范。有调研显示,在疫情持续发酵之下,国内七成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的现金流。疫情过后,现金流至少维持企业运营3个月会否成为企业界约定俗成的标准和规范,以应对不可预知的各类风险考验,值得高度预期。而能源和化工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资金需求大、流动也快,确立现金流安全垫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一个国家而言,最好能维持90天以上石油战略储备,其意义无需赘言;对企业而言,世界上伟大的企业都有“屯现金”的习惯,国外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和苹果公司,其现金流都以千亿美元计;国内如华为公司、平安公司等,也都会维持比较高的现金储备。手上有钱、心里不慌,不仅可以备企业不时之需,也能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时可以从容地抄底优质资产,实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两宜之举。
鼠年之疫,让我们想到了老鼠的一个优秀品质:深挖洞,广积粮,故能亿万年生生不息。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陷入手忙脚乱,将企业轻率冒进的致命弊病暴露无疑。希望疫情过后,企业更加重视现金流安全垫,建立并持久葆有一定规模的“小金库”,能源和化工企业尤其应是如此。
六是智能化将更受推崇,机器代替人进一步加速。疫情蔓延下,凡是人员聚集的行业或领域都冲击甚大,尤以餐饮业、服务业、商业、旅游业等为甚。用工密集的能源和化工企业同样受到了更大影响,因人员短期难以复岗,造成复工缓慢,生产负荷也难以短期内恢复。相对而言,一些人员不密集的新经济行业企业,如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等,凭借其线上线下协同的固有优势,危机状态下切换到在线远程的工作模式,故几乎没有受到疫情大的冲击。
这对能源和化工等制造企业带来了重要启示,即利用新技术手段,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减人数、减人员密度,不仅对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具有战略意义,对于危机应急也有特殊的功用。相信疫情过后,业内企业很快就会回过味来,能源和化工业内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将蔚然成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七是行业企业危机应急机制将更趋成熟和完善。人们常说“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必须不断地总结教训,避免一再“掉进同一条河里”。但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知行合一性,决定着每一项的重大预防机制走向成熟,都需要历经实践的反复检验和反复打磨,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来之不易。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其地震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历经千锤百炼,才得以基本完备。美国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同样经过了在实践中无数次的打补丁、补漏洞,时至今日依然不能说尽善尽美。我们国家也建立了各类公共安全应急机制,但客观地说,这次突发疫情暴露出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的应急机制依然存在很大的漏洞,宏观性和笼统性有余、指导性和实战性不足,疫情后亟待进一步升级完善。
国家是如此,企业同样是这样,这次疫情必须成为我们进一步完善自身预防和应急机制的重大契机。解决应急机制纸上谈兵、拍脑袋决策的问题,使其更具有指导性和实战性,就需要对照疫情过程中企业暴露出的实际问题和不足,一一加以弥补完善。除了前文所述的运输、原料、现金流等共性问题,这次疫情还暴露出企业普遍的应急物资准备不足的问题,包括口罩、消毒剂、药品等。为预防不可预知的病情,我们提倡每个家庭都要备一个“家庭小药箱”,储备一些相对比较常见病所需的药品和医用物资。企业同样是如此,借此次疫情之机,建立“企业小药箱”制度,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应急物资,恐怕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完善企业的预防和应急机制,需要真正的人本关怀,也需要步步为营,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