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需要担当和智慧,更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黄河安澜,自古以来备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治

首页> 水处理> 工业废水> 评论> 正文

黄河治理需要担当和智慧

2020-01-13 17:4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秀凤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需要担当和智慧,更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黄河安澜,自古以来备受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尤其在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取得很大成就,但与新时代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尤其在污染治理方面依然任重道远。“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

与长江流域“化工围江”类似,煤化工产业正在黄河流域集聚,不仅取水指向黄河,工业废水污染也威胁着黄河。随着西部开发进程加快,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旧的高污染项目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上马。

黄河流域又被称为“能源流域”,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正因如此,黄河流域分布着较多的煤炭和石油开采、煤化工及金属冶炼等产业,高耗水、重污染和依托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特点显著,流域产业偏重,而且企业的生产技术与资源利用水平偏低、规模偏小、污染治理能力总体偏低。

目前,黄河流域入河废污水量约42亿立方米,主要干支流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4000多个。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一方面,污染物排放负荷增加;另一方面,黄河资源性缺水特征明显,自身纳污能力差,粗放的发展模式让黄河不堪重负,违法排污问题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黄河流域的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面源三方面污染,加之尾矿库污染,使得2018年黄河137个水质断面中,劣Ⅴ类水占比达12.4%,明显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要让体弱多病的黄河恢复健康,需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

树立“一盘棋”思想,系统施策。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要彻底解决,需要上中下游一起努力,形成合力。黄河流域省区市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坚守环境质量底线。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寻找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尤其要注意的是,各地方在进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而应精准定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考虑地方的自然禀赋特点。

明确产业准入与淘汰要求,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当前,黄河流域尤其在中上游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迎头赶上的过程中,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过度追求短期利益,而应生态与发展并重,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明确准入门槛,决不能让污染项目威胁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展落后产能淘汰、企业清洁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等,提高黄河流域工业发展质量。

进行刚性约束,管好用好水资源。黄河的水资源有限,开发利用必须精打细算,坚持“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平台,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应用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真正管好用好黄河水。

加强创新,突破治理难点。“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需要担当和智慧,更要有创新探索的精神。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提高企业污染治理水平,防范环境风险,如推动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等技术攻关,使工业企业发展更加环境友好。充分发挥传统行政手段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环境税收、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和手段的作用,各项措施优势互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