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如今的科学技术和城市建设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同时也在不断地社会活动中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物,这些无法被利用和回收的废弃碎片以往是采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近几年我国-些城市已经频频出现城市被垃圾重重包围的窘境,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还会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我国对垃圾进行处理的诸多方式中,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已成为主流,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都采用集中焚烧处理的方式,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无害化,而且在焚烧垃圾的同时将其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变废为宝,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可以说垃圾焚烧发电之所以能够在各大城市中运用,不仅因为其对于垃圾进行了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更使其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垃圾焚烧发电在我国的现状
区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陆续出台,指引行业增长空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经过17、18、19年的快速发展,是否已经满足十三五规划目标?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国家倡导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背景下,中长期发展空间到底还有多大?这成为影响行业发展预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上游的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维持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28亿吨,同比增长5.95%。考虑到人均生活垃圾产量的增加,清扫效率的提升,以及城镇化率的稳步提高,我们预计2019—2021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有望保持5%左右的增速。因此,无害化处理需求的稳步增长构成下游焚烧产能扩张的直接动力。中短期来看,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占无害化处理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要求,至2020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无害化处理比例提升到50%,东部地区提升到60%。考虑到目前国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公司拥有大量的在建和筹建项目,且部分领先企业在建和筹建项目规模超过已运营规模,因此,预计国内的焚烧占比很可能超过政策目标。但从各省市公布的生活垃圾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行业需求增量依旧可观,行业天花板进-步提高。
2019—2021年国内垃圾清运量有望稳健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部分省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规划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标合同数量创新高,平均处理价格稳中有升趋势有望在2020年得以延续。国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需求来自于三个方面:中西部以及县级市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需求;经济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二期、三期扩建需求。19年前3个季度,我国新签约107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累计中标金额473亿元,日处理能力101250吨。新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保持高位凸显行业高度景气。从项目分布情况,河北省、河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山东等省项目中标数量和中标金额比较靠前,且多为首次新建项目和县级市项目;而华东区域扩建项目较多。新建项目和扩建项目的区域差异性比较明显,2020年这-招投标市场特征有望延续。
中标价格缓慢回升,但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异较为明显。在污染物达标排放政策日渐趋严的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成本(核心设备如焚烧炉排、电控设备、烟气治理、灰渣处理系统等以及土建成本)有提升趋势。而地方政府出于环保监管,以最低价中标的现象有所减少。因此,19年以来项目月度平均中标价格维持在70—80元/吨,并呈缓慢提升趋势。但值得-提的是,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异较大,如富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PPP项目,中标价180元/吨,而大连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工程PPP项目,中标价11.11元/吨。垃圾处理单价差异较大的原因预计与是否为新建项目,区域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前期部分企业通过低价竞标获取市场,但后续落地缓慢,甚至产生较大亏损,已成为行业发展反向案例。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整体竞争趋于冷静,投资回报率处于合理范围内。因此,2020年中标价格平稳值得期待。
19年前3季度垃圾焚烧发电市场投资近五百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年新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价格稳中有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可能会降低,多重措施保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回报率。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缺口扩大以及风电、光伏平价上网的推进,引发投资者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下滑的担心。其中,官方的表态落实了这-市场预期。19年10月财政部公布人大代表关于垃圾焚烧发电补贴等问题的回复,拟对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政策调整,包括:拟对已有的项目延续现有的补贴政策;逐步减少新增项目纳入补贴的比例,引导通过垃圾处理费等市场化方式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予以支持。
其中,垃圾焚烧发电补贴包括三部分:-是省级电网承担的发电补贴,0.1元/千瓦时;二是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0.2元/千瓦时左右;三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网费用补贴,50公里以内每千瓦时1分钱,50-100公里每千瓦时2分钱,100公里及以上每千瓦时3分钱。如果按照吨垃圾上网电量280度,发电收入占运营收入70%比例粗略估计,若取消国补将会影响削减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近20%收入。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盈利能力将会显著下滑。我们认为,逐步减少电价补贴是行业发展趋势,但也无需对行业盈利过度悲观。主要出于三点原因:1)已有项目延续补贴政策;2)新项目将会减少补贴比例,但生活垃圾处理费存在博弈空间;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公用事业类项目,需求具备刚性。尽管如此,后续具体补贴政策出台,必然会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新建项目提出更高的经营要求,有利于行业实现优胜劣汰。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上网电价构成(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典型垃圾焚烧发电公司发电收入占比近七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短期削减生活垃圾入库量,长期有利于提升发电厂的盈利能力。18、19年来重庆、上海、太原、合肥、福建等省市出台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通过宣传、鼓励以及处罚措施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进行规范。从上海反馈的实施效果来看,居民区达标率已由18年底的15%提升至80%,部分区域无需志愿者监督;单位达标率总体为87%,垃圾分类意识明显提升。尽管从全国范围来看,生活垃圾分类意识需要长时间培养且需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但大的发展方向没有改变。
2020年主要分类区域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入库量和吨发电量将会产生显著变化。以上海为例,19年7月上海生活垃圾实行强制分类以后,干垃圾日均清运量降低至1.7万吨/日(7月份日均清运量较5月日均降低17.48%),干垃圾含水率34.3%(较18年年底降低10.08个百分点),垃圾低位热值提升至13000KJ/kg(较18年底提升35.46%)。
生活垃圾分类后具体对焚烧发电厂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
短期来看,对原有的焚烧发电厂的盈利可能产生-定的负面影响。降低盈利预期的因素:1)生活垃圾中含水量较高的厨余垃圾占比近59%,干、湿垃圾分离后能入库垃圾总量减少。2)焚烧炉的设计以热负荷为基准,当垃圾热值超过设计热值后,为保证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减少垃圾处理量来维持热负荷不变。相关研究表明,维持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焚烧能力将会减少25%。提升电厂盈利预期的因素:1)干垃圾热值提升,吨垃圾焚烧发电量提升;2)渗滤液处理量减少,污水处理成本降低。综合来看,在生活垃圾分类初期,吨发电量提升不足以弥补垃圾处理费减少所带来的收入减少,电厂盈利可能小幅降低。
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垃圾焚烧厂扩能增容,比如增加焚烧炉容积、余热锅炉换热面积,通过提高热负荷来增加垃圾处理量,且吨垃圾焚烧发电量的增加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升。
19年7月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后热值显著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19年7月上海垃圾分类后垃圾含水量显著降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因此,尽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存在补贴下滑,短期入库垃圾量减少等预期,但是行业中期发展空间扩大,垃圾分类后干垃圾热值提升等因素有望提升盈利预期。19、20年是生活垃圾发电项目投运的高峰期,有望带来装机量的稳步提升。
二、垃圾焚烧发电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垃圾的关注度并不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关注度并没有任何领先优势,因此还需要相关垃圾焚烧发电厂家加强对于国内技术的研究以及对国外引进技术的适应和解构,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必要历程。
国家的发展不能停止,而垃圾的出现则要越少越好,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垃圾处理的结果落实在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三点上,为未来社会中的人们营造人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的生活状态,因此使用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是我国现阶段乃至未来-段时间垃圾处理工作的-个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从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来看,我国在垃圾分类以及垃圾焚烧发电的市场前景有很大潜力,科学不断深化下的对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会让垃圾焚烧发电等-系列相关产业和技术乃至配套的制度和设备的水平都会水涨船高。我国的政府也-直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友好上做出表率作用,用逐渐完善的制度和法规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硬性规定,同时采取多渠道多部门、政企结合等方式加大了保护环境对于未来的影响和作用,号召人们在身边的小事上节能减排,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和水平,进而使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去,让垃圾焚烧市场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状态。
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应当作为-项公用事业进行发展和壮大,只有在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才会使该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升级,也会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积极地参加到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市场中来。我国未来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必然会成为国产化、大型化、管理专业化、投资形式多样化方向发展并成为行业乃至社会的标杆。
原标题:2020年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