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一旦被使用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用途及使用方法不同受污染的程度亦不同。随着水质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水质检测的目的及方式开始进行闸述,并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针对性提出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提升措施,

首页 > 环境检测 > 水质检测 > 技术 > 正文

试论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2019-11-14 16:09 来源: 《医药前沿》 作者: 向奋飞

摘要:水资源一旦被使用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用途及使用方法不同受污染的程度亦不同。随着水质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水质检测的目的及方式开始进行闸述,并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针对性提出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提升措施,为将来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提供理论借鉴。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不单单作为人类生活的正常饮用水来使用,其在工业生产业中的应用量也不断上升。随着水资源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化,且水资源的用途及使用方法不同,其受污染的程度亦存在差异,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及检测设备对水质进行检测,才能将水污染现象展现出来,并为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保证,进而处理出符合标准的水质[1]。此外,水质检测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选择一种正确的水质检测方式,确保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成为水质检测工作关注的重点。

1.水质检测目的及方式

水质检测是确保水质标准达到相关规定的基础,水质检测主要就是通过各种检测方式对不同的水体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水体的各项参数及标准来划分水体性质,通常有物理、化学及生活三种水质,随后再对同性质的水体进一步进行细分,其检测的目的主要是用来判断水质受污染程度、污染来源等,并进一步分析水质内部元素含量,一方面是为了确保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水质检测的方式较多,分为物理检测方式(气相色谱法)及化学检测方式(等离子体法及电化学法),化学检测由于使用范围更广,且临床操作更为简便等优势而作为水质检测的首选方式。

2.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

水质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三方面[2]:(1)水源种类:水源种类的不同所选择的水质检测方式亦不同,且水源取样的地点也不一样,如城市生活用水需从总排出进行取样,工业污染水源则需由设备排污口进行取样,若不同水源的取样及检测方式没有区分开来,则将会对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带来巨大影响;(2)水质的种类:水质种类的不同所选择的检测方式亦不同,如地表水的检测需综合考虑水源种类、流向、布局及水质的受污情况,而地下水的检测需综合考虑工业分布、土地利用信城市发展现状等因素,需综合考虑水质的种类再挑选最佳的检测方式,随后再开始取样;(3)检测方式及设备的选择:同类水源或同类水质若选择的检测方式及检测时所用的设备不同,其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需定期校准及检修检测设备,在检测之前一定要确认设备完好,试剂无污染,否则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3.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及提升措施

通过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检测方式的不同及检测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会对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加强对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十分有必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二方面进行提升:

3.1 水质检测准确性的提升措施

在进行水质检测前,检测人员需合理布局监测点,细致侦查水源地,并对水源地所在位置、不同物质的密度及物质分布情况进行绘制,以便选择最佳的取样位置,水质监测点的设置需考虑多方面因素,需符合技术要求,切勿就近设置。其次,通过先进的检测仪器标记好当地的水源分布情况,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考察来讲更为准确直观,且更具科学性,方便检测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此区域的地质。最后再安排检测人员到实际区域进行考察,并做出一份完善的调查报告,挑选出最适合的检测区域及检测水域,确定检测点,以保证水质检测的准确性,降低检测取样时所出现的误差。在确定监测点后,再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来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借助先进的监测仪器,一方面可以保证检测数据更为直观、准确,节约检测人员的取样、化验时间,且可以通过仪器的储存功能及时对检测数据进行储存,保证了水质检测的效率。另一方面,仪器电级的稳定性可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且在检测前不需要繁琐的准备,不同于传统人工检测时所需的试剂配制、更换试纸等步骤,不但使水质检测工作流程简单化,同时也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4]。

3.2 水质检测稳定性的提升措施

提高水质检测稳定性的首要措施需严格控制水质检测时的取样频率,定期取样,对异常水质可酌情增加取样频率。此外,需充分考虑水质的用途再确定取样频率,若是居民饮用水可适当增加取样频率,正常情况下取样频率需控制在十天一次,检测的频率需控制在十天二次,但对于一些染污较为严重的水质,则需根据水质的污染程度及水质物质成分等来决定取样及检测频率,方能有效保证水质检测时的稳定性。对部份有可能对水质检测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因素需提前给予分析,再针对性给予防范干预,及时消除这类危险因素。其次,需根据水质的特点及用途合理控制取样时间,可以根据水质区域的不同进行分季节检测。此外,可以长期建立一些水质检测点,方便长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最后,需要对水质检测点给予合理的布控,在对河流水质进行检测时,需考虑河流的深度及宽度后设置相应的检测点。

4.小结

综上所述,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不但受到水源种类及水质种类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检测方式及检测仪器设备的影响,需加强水质检测时的细节管理,合理布局检测点,借助选进的检测仪器,合理控制水质取样频率及检测次数等,才能有效保障水质检测质量,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