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走访多家知名环卫企业发现,尽管环卫一体化项目变多、合同金额变大、服务期限拉长,但是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幸福”,掘金者想满载而归恐怕并不容易。某种程度上,环卫市场就如“围城”一般,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钱景”火爆,现实困难,身在其中,方知其难。
近年来,受益于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PPP模式等利好政策,我国环卫市场保持高度增长,各地环卫一体化项目变多、合同金额变大,上亿元“环卫+”订单层出不穷,收并购势头也在加剧,仅在刚过去的九月,就有2起环卫领域收并购案例发生。
9月9日,瀚蓝环境与广东省深圳市国源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源环境”)签署了股权转让框架协议,收购后有利于瀚蓝环境快速切入市政环卫领域,补齐前端清扫、智慧环卫、环卫信息化等短板。
无独有偶,又一起环卫并购来袭!9月26日晚间,森源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作价5.52亿元,以自有资金购买森源集团和森源重工合计持有的河南森源城市环境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源城市环境)100%股权,正式进军环卫领域。
除此之外,还有大型房企旗下的物业公司也在涌入与环卫相关的城市服务领域。如万科物业在横琴新区试水“物业城市”、碧桂园服务推出“城市共生计划”、龙湖物业在两江新区探索“城市管家”、保利物业战略布局公共服务领域等,他们雄心更大,欲为整座城市提供包括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照明、高压管养、市政道路、水利设施等在内的管养服务,那么问题来了!业内担忧,传统环卫公司会不会将成物业公司的保洁部?
无论是固废名企瀚蓝环境想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还是森源电气跨界进军,亦或是物业大鳄涌入城市服务领域,近年来进驻环卫领域的企业不胜枚举,各地小型物业、清扫、保洁公司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每家企业进入的姿态不同,但看中的均是我国环卫市场化改革衍生出的巨大红利,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据E20研究院预计,至2020年,环卫行业整体将释放3000亿元/年的市场空间,其中传统清扫保洁业务约1490亿元,环卫车辆设备900余亿元,垃圾清运业务约350亿元,垃圾分类约200亿元,公厕运营192亿元。
“钱景”火爆,频现上亿元的“环卫+”订单
在美丽乡村建设、PPP模式的助推下,现如今环卫项目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还涉及垃圾分类收集、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绿化养护、市政管养等,服务内容越来越多,合同体量也越来越大,传统“小环卫”逐渐向“大环卫”转变,动则上亿元、几十亿元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层出不穷。
如2017年侨银环保中标迄今最大的67亿昆明官渡区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北京环卫集团2019年1月斩获35.83亿的滁州环卫一体化项目、7月拿下的14.23亿广东江门蓬江区环卫项目,龙马环卫2019年2月中标15.05亿石狮市环卫一体化项目、9月中标的17.86亿海南乐东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等。
还有前不久,10月17日,合同总金额近50亿元的“标王”诞生——浙江湖州市南浔区城乡环卫和固体废物(工业固废除外)综合处理一体化评标结果公示,美欣达集团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投标报价1.65亿元/年,合作期30年,合同期内的总合同金额高达49.5亿元,有望荣获2019年环卫“标王”称号。
据中国固废网不完全统计,仅在刚过去的八九月份,两个月内,全国共有10个亿元级城乡环卫一体化订单释放,总投资高达84.56亿元,以每月平均5个标速度在县市启动(如下图),足见环卫市场化的热度依旧。
时至今日,进驻的企业都在纷纷扩地盘,使出浑身解数跑马圈地,各家企业中标捷报频传,斩获的订单少则几百万、几千万,多则几亿、十几亿等,仅龙马环卫一家,今年前9个月入手的合同金额已超百亿。
市场如“围城”:身在其中,方知困难
然而,E20走访多家知名环卫企业发现,尽管环卫一体化项目变多、合同金额变大、服务期限拉长,但是他们的日子过的并不“幸福”,环卫市场化改革驶入深水区频频受资本青睐的同时,个中风险也是不言而喻,身在其中的掘金者想满载而归恐怕并不容易,存在多重隐患。
某种程度上,环卫市场就如“围城”一般,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用前几年较为流行的话语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国环卫市场前景看似火爆,现实困难。
第一:盲目投标、低价中标,白热化竞争提前到来
E20研究院认为,对于环保细分领域而言,我国环卫行业有别于其他固废行业,如危废处理等领域较高的技术壁垒、垃圾焚烧领域较高的资金壁垒等,市场准入壁垒相对较低,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而来,不少于5000家企业共同竞争。其中以规模较小的环卫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CR10在25%左右,相对较低。
桑德新环卫总经理张新建在接受中国固废网采访时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感觉到项目越来越难拿了,进驻的企业不胜枚举,竞争太激烈,在我看来我国环卫市场已经进入红海了,哪里还有什么蓝海,进来容易,要想项目持续盈利难上加难。
在2018(第十二届)固废战略论坛上,侨银环保董事、副总经理周丹华也表示:环卫市场化风起云涌,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进入环卫行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提前到来,低价中标、盲目投标的趋势不断蔓延,这种趋势下,导致了环卫市场进入了死循环怪圈。
“更有甚者,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压低已有的预算,选择社会资本方参与环卫项目,对于企业来说,议价空间非常有限,容易滋生腐败、低价竞争不良现象,你降五毛,我降两块,拼的好像不是谁专业能力强,而是谁敢降价。”某环卫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
另一位同行高管对此非常认同,“不惜一切代价的低价中标——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的行为,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对甲方或者政府来说,低价中标,一方面会让他们误认为环卫企业门槛很低,随意租赁几辆车辆、雇佣一帮工人就可从事环卫行业,可以无节制的压低报价或预算;另一方面,企业低价低质拿的项目,要想取得收益,势必会在人力、资金、设备上有所缩减,影响居民对环境生活水平的感官,背离了环卫市场化改革的初衷。”
第二:投资高昂与县域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
在我国,环卫项目主要实施主体是地方环卫管理部门(环卫局或城管局),加之环卫企业缺乏直接收费依据及标准,无法建立由商业用户甚至居民用户直接支付的使用者付费制度,因此我国环卫企业几乎全部用户(直接营收来源)均为政府用户。项目多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及PPP等形式开展,服务期限对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多为1-3年、PPP项目10年以上。
对于这种付费模式单一、过度依赖政府付费的支付行为,不少企业开始担忧:目前城乡环卫一体化巨量合同层出不穷,全国各地一窝蜂推项目,然而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用于环卫项目的财政支出费用不尽相同,局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项目回款难,欠账现象时有发生,长此以往会拖累不少企业。
上述环卫企业坦言,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前沿省市,自海口打开环卫市场化改革局面,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之后,海口附近的县区,无论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动不动就启动上亿的环卫项目,局部地区用于环卫服务花费远超于政府可支付的范围,投资高昂与县域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愈发地突出。
据媒体第三方数据显示,以海口为例,海口市2018年的GDP为1510.51亿元,按环卫服务花费占GDP的比重2.72‰推算的话,海口市的理论环卫市场规模只有4亿元左右,但海口市的实际环卫服务花费超过10亿元,占2018年GDP的7‰左右。
第三:甲方履约信用不足,企业应收账款“水涨船高”
欠发达地区财政支付能力不足,这是个“硬伤”,但E20研究院认为,随着垃圾分类价费机制、扔垃圾要付费的理念形成,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卫改善的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用于环卫领域的政府支出将会增加。
眼下,若资本市场给予环卫行业“关爱”,融资畅通也能解决“缺钱”的燃眉之急。但实际上,令企业痛苦的是,前端的环卫企业融资困难,投入巨资购买的车辆很难进行贷款抵押,转运站虽可以做担保抵押贷款,但是做到手续齐全也非常困难。
国内环卫企业寻求主板上市更是不易,众所周知,环卫企业IPO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时至今日国内仍然没有一家主业为环卫服务的主板上市公司。
E20对部分国内上市或拟上市环卫企业财务指标与庄臣及Waste Connections进行对比发现,国内环卫企业应收账款普遍偏高,资金回笼速度慢。资金周转状况较差的原因之一在于国内环卫运营业务主要客户为政府客户,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付相对较慢,有明显的拖欠行为。
一旦政府或甲方不遵守约定履约信用不足,无法及时给环卫企业支付服务费,企业不得不寻找可靠的融资渠道或者借钱周转资金,给工人支付工资,维持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某企业高管说到,资金链好的大型环卫企业还能垫付,但在强监管、紧信用、去杠杆的金融大环境,也支撑不了多久,中小型环卫名企最先受波及。
他继续说:“我们遇到的难题不是一下子让企业没钱了,而是无法确定甲方下一笔回款何时到账,拖欠多久,但企业支付环卫工人的工资、车辆的购置与维护保养等时间非常确定,导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无心拓展业务,就是等钱来填充空缺的资金池。”
E20呼吁,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涉及民生的行业,环卫行业关系到民生及众多环卫工人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政府和企业应一起解决工人工资拖欠问题。企业应该量力而行,不应一味跑马圈地,识别优秀项目,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将精力放在改善环卫工人生活上;政府应及时拨付企业保洁费,将项目托付给信誉好、实力强、资金较为完善的社会资本方,保障工人工资及时支付。
除此之外,我国一些地方的环卫行业还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作业不规范、标准缺失或者规范过严等问题。
结语
“这个行业看似火热,大家抱着挣快钱的心态试一试,都想过来分一杯羹,实际上大家只看到光鲜的一面,没有意识到光鲜背后的辛苦,从业十余年,真切感受它是一个收入微薄甚至经营不好会亏钱的行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最好不要轻易踏入。”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人士说。
环卫行业面临的问题,同样是近两年部分环保企业遭遇的挫折。受制于大的环保行业资本遇冷、行业负债率高企、严控金融风险等因素,我国环保产业将呈现由高速发展逐渐转变为高质发展的全新局面。
采访中,受访者都不约而同谈到,经过新一轮的洗涤与沉淀,行业“马太效应”比我们想象要提前,资金实力弱、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发展粗放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规模大、资金实力强、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综合性企业将会成为行业主流。
亦如大浪淘沙,方知谁在裸泳,身在其中,方晓其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