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8年被确定为50个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之一,金华市再传捷报,将由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培育类升级为创建类。在9月18日开始公示的2019年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14个试点名单中,金华以92.6分的高分名列第一。这标志着金华市资源循环利用已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近年来,金华市按照“两个高水平”建设要求,统筹抓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关键环节,在城市低值废弃物“大分流”“小分类”“资源化”和静脉产业集聚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创新模式,着力构建具有金华特色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尤其是推进垃圾分类新时尚,金华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既破解了垃圾围城难题,又缓解了资源短缺困扰,作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金华新贡献。
前端分类 全域推进
垃圾围城和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发展中遇到的两大难题。金华市为此进行了不懈探索,推动工业、生活、建筑、餐厨等垃圾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通过变废为宝破解世界性难题。
最初,资源循环利用在工业领域率先破题。金华市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建设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发展静脉产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式来抓,在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同时,共建美丽金华、创造美好生活。金华开发区、永康开发区、浦江开发区、义乌开发区等先后成为省级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以点带面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经验,取得阶段性成果。
着眼于提升区域废弃物管理和环境综合服务水平,2012年金华市列入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通过收运特许经营,全面打击非法收购餐厨废弃物,实施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华特色的“变废为宝”新路子,日均收运餐厨垃圾稳定在百余吨,收运处置率达95%,居全国前列。2016年永康列为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全域推进垃圾分类,开启了金华市资源循环利用的新篇章。2014年以来,金华市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探索出“二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不落地”的转运方法、“阳光堆肥房”就地资源化利用方法,创造了财政可承受、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四可模式”,经验向全国推广。
为深化垃圾分类,金华市注重从源头管控和减量,聚焦市民、市场两大主体,推行洁净农产品上市,限制消费品过度包装,实行“大分流”“小分类”,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所谓“大分流”,是指装修垃圾、大件木质垃圾等实施专项收运,单位餐厨垃圾等分流处置。“小分类”是指在居住区、学校、行政事业单位、街区、公共场所等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从2019年开始,金华市开始三年集中攻坚,全域推行“两定四分”和“二次四分”垃圾分类模式,争取到2021年基本形成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运行模式,实现市民习惯全养成、源头分类全覆盖、收集运输全监管、处理处置全达标、城乡一体全融合,建成“无废城市”。
后端回收 全链覆盖
市发改委介绍,作为去年入选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的试点单位,金华市此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由培育类升级为创建类,得益于一些支撑性资源再利用项目纷纷建成投产,一些关键性的指标得到迅速提升,循环利用正向全链延伸和覆盖。
经省发改委等六部门批复,金华市纳入试点的支撑项目有10个,9个已投产或在建。其中,重点实施项目7个,总投资23.6亿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场、大件生活垃圾处置中心、生产线余热发电扩建项目、年10万吨城市污泥无害干化建设新型墙体材料技改项目等已竣工投产;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及其他危废填埋项目、年拆解15万辆报废汽车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均在加紧建设中;园林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已进入征地阶段。
作为循环利用的亮点,金华市生活垃圾分类得到省评审验收组的点赞。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金华市区商场、宾馆、集贸市场、小区、超市、银行等已经全面普及垃圾分类,城区分类覆盖面2018年底已达80.98%。全市创建18个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均已完成。
一年来,金华市通过开展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消费专项行动实现源头减量,全面推进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统一收运处置,实现有效分流。2018年全市生活垃圾总增长率由2017年的8.9%降到2%,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由2017年的48%提高到74%,餐厨垃圾集中收集率由2017年的85%提高到95%,试点建设成效显著。
当前垃圾分类的一大难点是,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市场回收意愿不高,导致分类不彻底或分类后又并回去。针对这一现象,2015年起金华市建立完善低价值可回收物兜底回收补助机制,在市区34个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挂牌开展试点回收,调动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积极性,做到应收尽收。截至目前,已兜底回收泡沫、废玻璃、废旧衣物、废木头、废铁件等无人回收、无法处理的低价值物6000多吨,巩固了分类成果。
对照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创建要求,金华市提高站位,拉高目标,争取到2021年底,所有县(市、区)完成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分类处理,分类处理优秀村达到95%,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