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环保2019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国家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经济基本面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增速放缓压力显现。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聚焦工业废物处理业务,提高资质使用效率,在外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发展,实现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6.90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2.52亿元,同比下降5.08%。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约人民币104.45亿元,同比增幅7.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约人民币41.70亿元,同比增幅3.17%。报告期内,因受金属价格下跌、下游企业需求萎缩等外部市场变化影响,公司工业废物资源化产品销售业务有所下降,给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54%。 2019年上半年,公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践行国企担当,克服市场竞争加剧、需求端增长放缓、安全环保成本提高、行业人才短缺等不利因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稳步推进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工作,继续大力开拓市场和“挖潜增效”,积极推动新项目建设和存量项目产能优化,确保公司主营业务平稳发展。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产能逐步释放 2019年是公司的“项目建设年”,公司一方面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各项目的装备调试和经营许可证申请工作,确保项目尽快进入良好运营状态。 报告期内,南通东江2万吨/年焚烧项目、兴业东江7.15万吨/年综合利用及处理项目和韶关东江8.95万吨/年综合利用及处理项目等3个项目已取得危废经营资质并投产;此外,潍坊东江亦取得17.4万吨/年的危废经营资质,公司合计获得危废经营资质合计35.5万吨/年,其中焚烧填埋资质合计14.3万吨,公司无害化产能进一步提升及释放。报告期内,公司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31.54%,占营业收入47.16%,毛利贡献占比逾60%,公司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理业务已成为公司最主要的主营业务。得益于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及无害化产能释放,报告期公司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增长1.08个百分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公司项目储备丰富,为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夯实了良好基础。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正在申请危废经营许可证的项目有3个:唐山万德斯(5.4万吨/年,含焚烧2万吨/年、填埋2.2万吨/年和物化1.2万吨/年)、福建绿洲焚烧部分(2万吨/年)、南通东江物化部分(1.5万吨/年),资质合计8.9万吨/年;在建项目4个:厦门东江改扩建项目、绍兴华鑫、佛山富龙、福建绿洲填埋物化部分,设计资质合计13.5万吨/年;拟建项目7个:珠海富山、龙岗东江等离子项目、揭阳东江、韶关再生资源填埋部分、绵阳东江、邯郸东江、宝安东江技改项目,设计资质约61万吨/年。
(二)抢抓历史机遇期,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公司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积极践行国有企业担当,统筹推进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各项工作,研究大湾区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公司将发挥在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资源优势,推动公司业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做出贡献。 目前,公司已有9个危废处置项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5个城市,分别为宝安东江、东江威立雅、东莞恒建、惠州东江、佛山富龙、珠海永兴盛、珠海富山、龙岗东江、江门东江等,已取得资质88.29万吨/年,在建设计能力为45.8万吨/年。公司将继续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谋划寻找新契机、新项目,加快项目合作、投资和建设,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和跨越式发展。 基于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良好业务布局和行业地位,2019年1月10日公司正式入围恒生沪深港通大湾区综合指数,公司在行业地位、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和投资价值等方面获得了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肯定,进一步拓宽了公司投资者范围,有效提高了公司股票流动性,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资本支撑。
(三)狠抓技术研发,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推进科技攻关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完成研发课题立项评审13项,技改立项评审18项,新增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累计授权299项,为下一步项目产业化落地,解决实际生产难题,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二是完成小试研发项目立项4项,产业化研发项目3项,重点解决二次磷资源废物资源化、含氟废水资源化和减量化、市政污泥低成本减量化和危险废物污泥低温干化等共性技术难题;
三是行业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参与制定可稀土工业伴生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规范和固体废物玻璃化处理产物技术要求这两项国家级行业标准;
四是在加快推进等离子体高温熔炼技术的引进与合作,以有效填补焚烧、填埋传统处理方法的弊端与不足;五是围绕提高工艺集成能力业务的战略目标,深入各基地现场调研,对设计、设备、生产、维护、原料全面的了解,收集整理设备运营资料、收运物料、生产问题等信息,形成分析报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及建议,为基地运营技改维修提供实质性的技术支持。
(四)深入推进内部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公司积极融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浪潮,把握改革机遇,聚焦自身发展瓶颈,深入推进内部改革:
一是多措并举筹备发展资本。报告期内,公司不仅获得银行授信97.49亿元,同时注册了15亿元的中期票据,资金储备充足,可满足项目投资建设、管理经营和偿还债务的资金需求,报告期初至今,公司已按计划如期兑付公司6亿元绿色债券利息以及3.5亿公司债本息,融资资金得以有效使用,有效规避债务风险;
二是扎实推进“去僵尸、降负债、强主业、压层级”等改革发展工作。报告期压减法人企业4家,切实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资产质量,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依据《省属企业开展“激励、约束、容错”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引》稳步推进薪酬总额、增量奖励、绩效考核等各项工作,用好用足用活改革试点相关政策,全力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性;
四是调整经营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和费用管控等手段,提高预算有效性和项目计划性,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五是加强跟踪管理三项资产,对逾期款项进行彻底的检查,加强对往来单位的信用管理,密切关注和动态掌握往来单位的资信状况。
(五)区域布局效果显著,夯实行业龙头地位 公司始终坚持“植根广东,辐射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随着在建项目逐步建成投产以及“瘦身健体”工作推进,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北等行业核心区域的战略布局颇见成效。 目前,公司在广东已布局12个生产基地,已取得资质超过100万吨/年,在建或拟建项目的设计能力超过60万吨/年;长三角地区布局6个项目,已取得资质达到24.47万吨/年;华北区域布局4个项目,已取得资质达到21.3万吨/年,在建或拟建项目的设计能力达到12.4万吨/年。此外,截止报告期,公司全国在期客户数量超过2.5万家、同比增长9.2%,其中华东、福建客户同比增长超过20%,受益于潍坊东江基地开始点火运营,山东客户数量增长超过500%,省外布局效果逐步显现。长三角和华北的业务区域覆盖面有效扩大,增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夯实了行业龙头地位。 未来与展望 在十九大会议精神、生态文明建设、“无废城市”发展模式等利好因素推动下,环保行业持续升温,迎来新一轮产业机会,竞争也随之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公司始终坚持践行国企担当,克服市场竞争加剧、需求端增长放缓、安全环保成本提高、行业人才短缺等不利因素,继续大力开拓市场和“挖潜增效”,积极推动新项目建设和存量项目产能优化,确保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主营业务平稳发展;同时强化生产经营、财务资金、项目建设、预算编制执行、安全环保生产等方面的管理措施,精细化管理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9年下半年,在环保执法趋严、处置能力存在缺口、市场竞争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危废处置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背景下,公司将坚持聚焦危废主业,加强科研力度、加快项目升级改造及资质扩充,并深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专注夯实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环保优势、资本优势,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推动公司稳健有序发展。
(一)实施新业务策略,加大资质利用和业务开发 面对当前市场、竞争等复杂的外部环境,公司将认真分析并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采取相对应的对策,一是优化调整市场策略,加大包年客户和海外市场推广,保证市场先发优势;二是加强管理和技术研发,切实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如高有机、高盐分、光电行业废液等困扰行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争取尽快拓展行业“无人区”;三是继续调整优化各基地的资质,确保与基地的实际产能和市场需求相匹配,提高资质的有效使用率;四是在保证资源化和无害化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创收增长点,如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公司的综合业务竞争力。
(二)加快新项目建设,增强规模效应 加快唐山万德斯、福建绿洲、佛山富龙、揭阳东江、韶关再生资源填埋场、龙岗东江等离子项目、东江威立雅二期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及时投产,尽快释放产能,增强规模效应,提高无害化能力比重,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为当地解决因焚烧、填埋资质短缺而制约工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瓶颈问题。 为加快项目的验收和领取经营许可证进度,公司成立了专项督办小组,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保证项目建设、调试、验收、取证和投产进度。
(三)强管理,降成本,控费用 围绕去库存、降成本、控费用、保增长、增效益,按照“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的工作要求,控制成本费用。一是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尤其东南亚)的力度,加快销售降低产品库存;二是多措并举,压缩、节约各项管理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支出,严控非生产性的各项费用开支,将费用集中在经营生产上,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强化财务管控,做好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在确保经营和在建工程的资金需求前提下,降低财务费用;四是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并通过审计、财务检查等手段进行督促检查。
(四)精准施策控亏损、压缩户数 一是控亏损。深入分析亏损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亏损原因,按一企一策原则制定整改提升方案,落实专项跟踪督查,扭转亏损局面。主要措施包括加快推动韶关东江的重金属污泥项目投产和填埋场建设、加大对闲置资产如土地、房产、废旧设备等物资的清理、变现等措施;其次是减户数,对非主营业务或盈利能力偏弱的项目采取转让股权或保留少部分股权的方式,将资源聚焦于危废主业。 (五)强化安环管理,严守公司发展生命线 :
一是组织各下属企业开展安全风险隐患识别分析,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对风险辨识进行分类,针对风险识别结果采取相关的防控措施;
二是严查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确保安全环保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履行到位;
三是推进安全环保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和尽快投入使用,通过建立电子台账、隐患排查和整改全流程闭环管理、危险作业实行平台审批等手段,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四是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前期安全投入不足的企业,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有效投入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企业安环管理水平。
二、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竞争风险 在国家对工业废物处理环保行业大力扶持的政策驱动下,环保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期,大量的潜在竞争者通过项目投资、兼并收购、寻求合作联营等途径进入此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公司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行业竞争格局。公司将会持续加强项目及市场拓展,加大投融资和资本运作,积极拓展市场,深入与各地市的合作。在持续巩固危废核心主业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环境工程运营、市政等综合环境服务业务。
2、专业人才短缺风险 目前是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大量资本及企业集团巨头涌入,其中有不少是跨界进入,环保行业的从业人员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高端型人才、成熟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十分稀缺,环保人才争夺战已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面对不断升级的行业竞争,公司要持续加强人力资本投入,建立健全符合行业和公司特点的人才创新制度及机制;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在国有控股的体系下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有效激励方式,增强员工归属感,激发人才工作动力。
3、安全环保生产的风险 近年来,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督查常态化机制渐趋成熟,对企业安全环保生产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始终将安全环保生产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持续完善责任体系,推动标准流程制度建设。但由于公司主营危废业务存在高危险、难管理的行业特点,且公司经营规模较大、经营范围较广,可能存在安全环保生产隐患。公司将不断加强污染物治理设施管理,提高员工合规操作意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安全环保生产的风险。
4、项目进展不达预期的风险 公司不断的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但由于环保政策的趋严,项目的审批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影响。公司将持续优化专业模块化管理体系,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各大项目的运营资质的获取及投产运营。
5、环保政策风险 公司所处的环保行业,受国家、省、县(市)三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各级主管部门均制定了有关政策。政府各项环保政策的出台,一方面积极推动了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公司已严格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规范运营,但随着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公司将为遵守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而相应增加运营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链完整、业务资质齐全 公司业务链不仅横跨工业固废和市政固废两大领域,还配套发展一站式环保服务,贯通废物收集运输、资源化综合处理、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完善产业链条,服务范围已延伸至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截止目前,公司已具备44类危险废物经营资质,危废处置资质结构持续优化,是国内废物处理资质最齐全的环保经营企业之一,并已建立了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和全业务链的废物处理能力,综合竞争力较强。
(2)产业布局益趋完善,规模优势突显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70多家子公司,并通过新设、并购和收购等方式拓展经营,形成了覆盖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以工业及市政废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业务核心的产业布局,业务布局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江西、湖北、河北及新疆等工业危废大省的工业废物处置网络,占据了中国最为核心的工业危废市场,市场布局良好。
(3)技术创新优势,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引领企业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换,不断打造行业科研创新标杆。本公司设有研究院,致力于开展前沿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及合作并产业化应用。通过不断开发和创新,现拥有工业废液、废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污泥处理、餐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在工业危险废物及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等领域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研发成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299项,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4)运营经验优势,确保公司稳定发展 本公司作为国内环保行业最早的参与者,积累了资深的行业经验,通过七十余家分子公司、二十多个产业项目的运营,具备突出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和经验,其中与法国威立雅合资建设运营的广东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理处置中心,以及承担运营管理的深圳下坪生活垃圾填埋场均代表了全国较高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