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财经记者跟随深圳证券交易所调研组走访了位于南京市和杭州市的7家环保上市公司,这7家公司分别是中电环保、久吾高科、金圆股份、聚光科技、杭州园林、中金环境和众合科技。
走访发现,环保业务只是上述7家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大多数公司的环保业务都是转型或资本运作后才开始经营,与公司原有主业产生了很强的协同效应,盈利前景可期。
资本运作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调研发现,不少环保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实控人变更、股权激励等资本运作方式方法助力公司做大做强。
中金环境前身是南方泵业,南方泵业是国内不锈钢冲压焊接离心泵领域产销量最大的专业生产厂家,至今南方泵业仍可贡献一半以上的营收。其销售策略出色,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5%,成为公司发展的现金奶牛;2016年收购中咨华宇,目前中咨华宇已形成环保咨询+工程设计“双核驱动”新格局,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源倾斜加大环保中下游投资;2017年收购金泰莱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危废处理行业,金泰莱在浙江省内以及周边省份竞争力强。2017年剥离金山环保后,公司正式确立设备制造、环保咨询设计、环境综合治理、危废处理四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链闭环体系,转型为环保综合服务商。2018年,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无锡市国资委,公司在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等方面又增加了新的优势。
众合科技是中国领先的,以自主信号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轨道交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轨交业务构筑公司发展的护城河。公司2015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收购海拓环境,2017年发行股份收购苏州科环,形成“智慧交通+节能环保”双轮驱动战略,协同效应明显,利润结构优化,海拓环境已于2015年3月31日起开始并表贡献盈利,目前已完成业绩承诺。
中电环保是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提供工业(包括电力、石化、冶金等)和城镇环保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业务领域:水务、固废、烟气治理,以及环保产业创新平台。公司将电力+市政优势整合,依靠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污泥干化设备”以及污泥燃煤耦合发电等核心技术,成功拓展“污泥耦合发电”商业模式,已在全国建设十余个污泥耦合处理基地,年处理规模超过100万吨;公司大工业水处理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积极拓展非电领域市场:公司牵头的国家水专项“零排放”项目顺利验收,巩固了大工业水处理的优势地位,非电水处理市场空间为电力的2.7倍,公司近两年来积极拓展非电市场,发展态势良好。
环保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营收规模有望超2万亿元
与国外环保产业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整体起步较晚,市场暂时不太成熟。总体规模相对较小,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环保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且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环保产业与新能源开发一道已被普遍认为是重塑经济发展结构的驱动力量。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涵盖环保设备制造、环保工程、环境保护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环保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包括空气污染、水处理及固废处理等。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空间较大但集中度不高,水治理需求由点向面扩展,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因此除了供水和污水处理这两项传统水务业务外,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村镇污水处理成为水务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污水处理行业是典型的公用事业,因此其主要驱动因素是产业政策。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行业倾斜。一方面,自2013年起,国务院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文件及法规,鼓励污水处理企业发展,规范市场管理,为污水处理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节能环保的财政支出呈现增长态势,2017年环保支出占GDP的比重达0.7%,行业重要性凸显。
大气污染治理产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其下游需求通常是为了完成国家减排要求和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而产生的,由于政策法规的强制性,因此需求的创造是被动的。大气污染治理分为脱硫、脱硝和除尘等。
固废行业与大气和水务相比,仍处于初始阶段,产业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均非常 低,进入门槛较高,我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重点是城市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随 着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和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固废处理行业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显示,2020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环保产业增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速。
瓶颈和掣肘依旧存在
虽然环保上市公司在金融领域已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但仍有一些企业反映,依然存在税收不合理、市场竞争无序、可转债发行不够顺畅、融资成本上升等瓶颈和掣肘。
中电环保董秘张维认为,环保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行业内细分领域众多,加之近年来部分央企跨界介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保督查及“回头看”等专项措施,逼迫大部分工业企业仓促上马环保设施,由于产品的环保价格机制一时难于形成,企业在采购环保设备时设置“最低价中标”,传导投标企业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等方式盲目压缩成本,牺牲产品质量,并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市场也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于一些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和项目实施质量的企业,如中电环保,一方面中标难度增大,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另一方面打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影响行业长远发展。
此外,金融环境趋紧,银行贷款规模收缩,也必然提高融资资金价格,导致投资的环保基础设施贷款难度加大和融资成本上升。
众合科技相关负责人也建议,配股、可转债对公司发行门槛较高,不利于一些公司改善负债情况。希望有一个既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再融资的其他优惠政策,并希望对于前期提出的定向可转债等创新融资模式,能出台明确的法规或指导意见。
原标题:资本运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环保上市公司业绩可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