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乡土,保留着人们的乡愁。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在实现经济长足发展的同时,环境却乏善可陈,布局混乱、卫生脏乱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折射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紧迫性。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也明确指出,要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集中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环境友好、宜居宜业、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垃圾分类处置消除黑臭水体
现阶段,洛阳市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仍很突出。
目前,洛阳市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
捧着金饭碗,坐拥垃圾山,这绝不是人民期许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首先要还旧账。去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洛阳市农村开展了清垃圾、治污水等一系列工作,着力向农村环境的脏乱差全面“开刀”。
此次市委全会,明确提出要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攻坚。到2020年,90%以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0%,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在85%以上,打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200个。
目标,就在前方。必须拿出“攻坚”举措,形成“攻坚”态势。
推进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市场化保洁模式,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实施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城乡接合部、水源地、景区周边和有条件中心村5个重点区域村庄污水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逐步消除黑臭水体。
推进旱厕改造补齐农村短板
旱厕改造,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旱厕仍遍布洛阳市农村。
市委全会提出,在“厕所革命”上,要在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全年改厕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选择改厕模式、从严抓好改厕质量、建立日常管护长效机制,做到一次改造、长期受益。
农村地区实施好旱厕改造,第一要务是选择好改厕模式,积极推广适应地域特点、农民能接受的改厕方案,并注重粪污同步处理,建立完善日常管护、粪污收运处理等长效机制。
把好质量关,是旱厕改造的关键。市委明确提出,要严把改厕质量,以标准化理念推进改厕建设、使用和管理,制定厕具产品、施工验收、使用维护等地方标准,严格按照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四统一”工作流程,整村推进实施,真正让群众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让旱厕这一卫生死角变靓、变净。
如今,旱厕改造已在河洛山乡全面铺开。按照计划,2019年将完成农户厕所改造24万户;2020年完成24万户,到2022年全部完成。
提升村容村貌留住乡愁韵味
近年,嵩县黄庄乡三合村依托自然生态、传统民居打造具有豫西风貌的“手绘小镇”,通过对部分民宅实施“微改造”、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市委全会指出,在村容村貌提升上,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打造“四美乡村”“五美庭院”。
下一步,洛阳市将着力完善村庄路网、实施见缝插绿、整治公共空间、改造废旧宅院、提升建筑风貌,着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提升村容村貌,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这次全会,还提出要探索建立规划师下乡制度,选择具有规划资质的相关机构和驻洛院校等,引导支持其下乡开展规划编制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动员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驻洛高校,发动更多师生深入农村开展志愿服务。
在提升建筑风貌方面,市住建部门也已牵头编制了《洛阳市美丽乡村住宅方案示范图集》,提供了28套设计范本,下发至村供村民免费使用,为豫西风貌民居建设提供借鉴。
市委全会还明确提出,对村庄保洁,要把用好市场化手段与调动群众自我参与结合起来。对此,外地许多地方也提供了借鉴。以广西为例,目前已构建了“村收镇运县处理”、边远乡镇“村收镇运片区处理”、边远乡村“村屯就近就地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及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保持在95%以上。
按照要求,到2020年,洛阳市行政村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的整治目标完成40%以上。届时,河洛大地的美丽乡村,将会更有“颜值”更具“气质”。
原标题:洛阳集中开展垃圾污水治理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