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垃圾分类即将全面推行之际,深圳的建筑垃圾处理已经开始了创新探索。7月13日—14日,2019年建筑垃圾与城市发展大会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筑垃圾类项目协同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介绍了深圳推进建筑废弃物治理的创新做法,获得参会单位的好评。
作为全国35个建筑垃圾治理试点城市之一,深圳在此项工作上做出了诸多探索,加快构建以《深圳市建筑废弃物管理办法》为首的“1+N”政策管理体系,建立全市联席会议制度,将设施建设、综合利用和排放管理分别纳入绩效考核、生态文明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范筹。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已超过13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6%,正在制定的《建筑废弃物减排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建筑废弃物排放限额标准》等标准规范,有望弥补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在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深圳全市现有综合利用企业42家,2019年累计已处理建筑废弃物655万吨,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创新推行房屋拆除与综合利用一体化管理,推进大铲湾三期工程弃土综合利用试点工作,着力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大力督导受纳场及临时装船点等处置设施建设,其中白花受纳场、六联受纳场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年底前可建成投入使用;大铲湾三期等7处弃土海上外运设施已投入运营,年设计运力达4600万立方米,同时将受纳场建设运营纳入建设工程,完成全市139处受纳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组织对规模较大的28处开展安全提升。
此外,深圳还在科技创新上先行先试,建设和推广应用建筑废弃物智慧监管系统,推行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和处置“两点一线”全智慧监管;全面推广新型全密闭式智能泥头车,1.3万辆传统泥头车已全面清退,7714辆新型泥头车已投入使用(含410辆纯电动泥头车)。
原标题:深圳探索建筑垃圾治理新模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