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商业模式在环保行业垃圾管理中的应用——以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案例背景
在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同时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在随后一个月内,密集出台的相关环保政策多次提及“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上海作为第一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备受关注。国内的垃圾分类市场化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不仅项目数量明显增多,千万级的大项目频频出现。
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广,环卫作为对接生活垃圾的最直接一环,垃圾分类的相关服务有可能会逐步成为环卫工作中的重要增值服务,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环卫业务中的垃圾回收及处理会是下一个具有增值价值的业务。
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名城科技”)的主营业务为向政府城市管理部门、物业管理公司、企业等机构提供道路保洁、垃圾收运处置等综合环境服务。名城科技是新三板挂牌公司,2017年,名城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实现净利润1676.86万元。目前,名城科技拥有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证等多个证书。据了解,广东省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垃圾填埋一类资质,名城科技是其中之一。
2018年,中山公用收购名城科技。据媒体信息,并购完成后,名城科技将帮助上市公司进入环卫产业链前端,控制垃圾的前端收集和运转。同时针对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规模上升,垃圾将成为垃圾发电行业的战略资源,直接影响中山公用垃圾焚烧发电的利润。而控制了前端,分类才能高效、准确,也将推动公司固废业务未来的发展。此外,现阶段各市、县环保PPP有“固废包”等综合发标趋势,要求竞标企业对垃圾清运、焚烧填埋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中山公用并购环卫板块也有利于将来在现有的垃圾焚烧领域进行拓展。
二、市场现状
201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21亿吨,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到1.91亿吨,6年间平均年增长3%,逐年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对于清运和末端处置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生活垃圾清运量已经达到2.03亿吨,其中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2.03亿吨。县城生活垃圾清运量0.67亿吨,并在以每年4%-5%的增速逐年攀升。根据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15亿吨。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有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目前仍以填埋为主。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处理的生活垃圾量来看,填埋占据了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60%;其次是焚烧处理占38%。
填埋方式是过去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中不仅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不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至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要达到40%。在今年生活垃圾清运量稳步上升且垃圾焚烧受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逐渐在我国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领先的企业已经通过各种手段进入垃圾处理的细分领域,如并购、投资等延伸产业链、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会是我国未来垃圾处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有研究报告测算,到2020年垃圾分类服务全国市场规模超过610亿元。源头和中间环节理顺后,完成分类的生活垃圾将涌向末端,对末端处理能力提出挑战。还有报告认为“十三五”期间餐厨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三、商业模式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将建立较为完善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系。表明未来政府对垃圾填埋过程、二次污染控制、封场修复等环节的监管程度日趋严格,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逐渐在我国发展成为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填埋处置比例将持续下降,原生垃圾填埋量将显著减少垃圾,填埋场将主要作为填埋焚烧残渣和应急使用。
以生活垃圾为例,日常的处理流程一般包括:清扫保洁、收集运输、压缩中转、垃圾转运、垃圾填埋几个步骤。
名城科技的各项业务中,可以说是走在了国家政策的前面。下面以针对市、县的环保PPP项目为例,了解一下该模式的运作模式。
这类环保PPP项目是将部分政府环保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专业企业,政府与企业间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企业的投资风险减小。对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有着重要意义。
名城科技环保项目主要针对环保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这类模式优点在于覆盖范围广、基本上全国各大乡镇目前都已经普及,模式相对较为成熟。此外由于项目针对单一项目,涉及到的主体较少,产业链和资金链模式比较单一,操作过程便于控制,降低管理风险。
同时,这种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在于环境服务价格缺乏调整机制,就有可能会导致运营企业的的运营成本变相增加,导致财务丧失持续性。
四、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连续出台多个相关法律法规。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知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城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国家发展改革委7月2日出台《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要求“健全固体废物处理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态度,然而环保行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链的健全,以垃圾分类为例,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
第一、尚未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目前,国际上垃圾分类各个环节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阻碍我国垃圾分类实现的因素中管理挑战大于技术挑战。垃圾分类的系统运行需要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和力量,不仅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参与,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也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施中,直到形成规范的制度约束和道德自觉。同时,在管理手段上,还需建立完善的管控措施,否则由于执行不到位,是无法保证规定的有效执行。
第二、垃圾分类行业闭环缺失完整性。虽然近来垃圾分类受到空前瞩目,然而我国垃圾分类在此前未能有效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垃圾分类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四个环节,不能只强调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必须把整个体系建设起来,形成一个闭环体系才能有效运行。但在当前的垃圾分类推广工作中,更多的注意力恰恰是在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上。比如国家对垃圾分类的投放工作进行了大力推广,强调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投放不同垃圾,分类投放之后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无法配套衔接。
第三、民众缺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认识。目前上海将生活垃圾分为四大类,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从媒体的反映来看,这种分类方式并不利于民众的准确理解。要想有效推行垃圾分类,分类标准应进一步优化,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只有明确了不同类型垃圾的处置方式,才能反推和建立相应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式,垃圾分类的整个链条才能完整和持续运行。
毫无疑问在未来环保类的项目具有极大的前景,未来环保行业未来发展巨大,借鉴与国外的先进模式,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几个关键点有如下一些:
第一、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管理立法及树立先进的垃圾管理理念。如德国对于垃圾管理是以源头减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为主导方向的管理理念,即“避免—再利用—处理”。这种管理理念将垃圾的避免放在首位,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之后才是尽可能对垃圾实施再利用,到最后才对垃圾进行处理。又如新加坡颁布实施的环境污染管制法令,对各类废物处理和排放都规定了明确的限定标准,使各项工程设施、工商活动和日常生活都有法可依。新加坡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专门机构,负责确保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不会引起不可控制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污染问题。近年来,新加坡又先后出台了国家再循环计划、无垃圾行动等循环经济政策,着力推进废物再循环与再生利用进程,提高废物资源再生利用率。这样才能基础上确保垃圾管理的有效执行。
第二、搭建高效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垃圾管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如新加坡采用的是多种垃圾收集方式,直接收集、间接收集和混合收集并用,这种方法能提高了居民垃圾的收运效率。
第三、应用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施。目前,世界上垃圾处理技术最流行和使用最多的是填埋与焚烧。此外,还有堆肥、厌氧消化、热解气化、高温高压液化、蚯蚓处理等技术。部分技术领先的国家主要采用的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运行稳定的垃圾处理设施也相对完备,这样才能确保垃圾管理后的整体完备性。
原标题:创新商业模式在环保行业垃圾管理中的应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