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市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19年度计划》,首次提出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从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6个方面,提出36条具体措施,预计今年年底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900亿元。
从具体指标来看,2019年,成都市环保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新经济产值增长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2.5%、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60%以上;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推广不低于1.6万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7.6%及以上,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及以下;森林覆盖率达39.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8%。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成都将加快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建设京东方第6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推进30户落后产能企业关停或部分生产线淘汰,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力争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新经济产值增长18%。
同时,成都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着力改善“煤降油升”结构性态势。2019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5%,新增能源消费控制在200万吨标准煤内。其中,加快淘汰6台燃煤锅炉,实施国六油品标准,扩大氢能在交通领域运用示范。加快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有序合理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推动可再生能源利用,12月底建成投运金堂环保发电厂。2019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5%,新增能源消费控制在200万吨标煤内。
着眼城市布局,将绿色低碳的理念融入城市的发展中:完善绿色交通体系,新增公交、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车比例分别不低于100%、50%,新增1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启动物流车领域运用示范,环卫、绿化园林、邮政等车辆全部使用新能源车;推进绿色建设,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推行绿色施工和既有建筑改造,减少玻璃幕墙使用,完成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2019年接入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建筑不少于30栋。
着眼生态系统,提升碳汇体系。提升森林碳汇,新增森林蓄积量75万立方米,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4万亩;提升园林绿地碳汇,启动40个“百个公园”示范工程,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4.6平方米。
共建共享,成都将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社会氛围。2019年年底实现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以及商业综合体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构建“蓉城碳汇”机制,出台专门的管理办法,以公众减排积分奖励、项目减排开发运营为路径,拓展公众低碳应用的场景,同时,加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碳排放数据核算体系。
原标题:成都实施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