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城市环境质量呈现起伏状态,时不时触碰红线。这一方面说明,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环境质量达标脆弱,要想巩固来之不易的环境质量,避免出现一压就好、一放就差的现象,还需要在政策措施的精准性上下功夫。
笔者发现,一些环境污染指数居高不下的区域,通过多管齐下,在高压态势下会使环境质量出现好转。但这种好转是暂时关停企业和超常规措施换来的,地方的社会经济及群众生活也受到一定影响。超常规政策注定不可持续,一旦考核过关,就可能出现松一口气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指数反弹。
对此,要科学分析原因,扎实解决问题。从一起一伏的污染指数着手,分析好污染源,弄清楚数据偏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不是一人感冒,集体吃药,引发众多误服现象。杜绝“一刀切”,精准施策是时代的选择,也是环境执法的必然导向。
精准二字本身涵盖了很多内容,反映到地方环境治理上,要做的工作更复杂。如果把一个地方的污染源解析清了,相关大数据也建立起来,分析研判就会有的放矢。哪些企业需要停产,哪些企业需要限产,停如何停,限如何限,停限产期间企业要做足哪些功夫等。
污染治理技术上如何借鉴创新也有很大学问。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既要低头工作,还要抬头看路。对一些创新科研技术,应及时借鉴运用;对一些传统企业,应注意做好提标改造,从细节上做足绣花功夫,尽量减少跑冒滴漏等无组织排放。
做好精准施策,弄清楚企业排放情况,还要做好大数据平台运用,充分利用实时在线监测,建立完善地方污染源动态数据库。有了完善的污染源动态大数据,就可以依据客观气象条件,动态精准调控企业生产状况,让环境质量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稳定提升。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生态环境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