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碳排放交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6月19日,生态环境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市共同举办第七届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今年低碳日的口号是“低碳行动,保卫蓝天”。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出席低碳日主场活动并在致辞中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3.1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6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国政府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纳入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采取了有力举措,近年来碳强度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比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逐步推进,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通过一组数据对我国在气候变化上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总结。201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5.8%,超过了2020年我国提出的碳排放下降目标的上限,超额完成任务,初步扭转了过去一段时期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4.3%,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了21亿立方米。截至2018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2.74%,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70亿立方米。
同时,截止到今年的5月底,全国碳市场试点配额累计成交3.1亿吨二氧化碳,累计成交额约68亿元。2017年12月启动碳市场建设以来,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基础设施、人员队伍等建设初见成效。国家开展了87个低碳省、市,51个低碳园区,8个低碳城镇试点。从试点的情况看,这些试点地区总体的碳强度下降都快于全国的平均水平。71个试点地方目前已经提出了各自的碳排放达峰目标。
比如:武汉市于2015年公布了2022年的峰值目标年,并将峰值目标写入《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谋划并组织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推动地方和行业的打通行动。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此外,江西、广东、湖北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代表地方作了典型发言。这些省份在气候变化上的成效也是各具特色,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介绍,广东碳市场覆盖了省内电力、水泥、钢铁、石化、航空、造纸六个行业,已连续四年履约率100%。截至2019年6月16日,配额累计成交达1.29亿吨,成交金额25.13亿元,分别占全国区域碳市场总量的39.3%、35.1%。
原标题:全国碳排放市场累计成交额达68亿元 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加快推动碳市场建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