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看点:
➤研究背景——水环境综合治理倒逼污水超深度处理;
➤国外化学除磷研究新进展;
➤技术研究路线;
➤中试试验研究成果;
➤高效气浮超深度除磷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根据亚洲环保长三角排水论坛发言整理而成
研究背景——水环境综合治理倒逼污水超深度处理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7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原环保部、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目标: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基本实现。
当前,城市水体污染物的四个来源为:底泥释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径流及污水厂尾水。《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中指出,主要污染指标:
河流:COD、BOD5、总磷、氨氮等;
湖泊:COD、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随着排放标准对于对污水中的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排放指标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环境治理目标,污水厂提标且达标排放成了解决途径之一。总磷是封闭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控磷是关键。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总磷?
通过“三级强化除磷”可以使出水 TP<0.05mg/L?
国内外化学除磷研究进展
金属盐除磷的过程:溶解性P→颗粒P
以上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试验研究路线
1、高效气浮工艺的优势
在现有深度处理工艺中,高效气浮,有“固液分离效果好、占地小”的优势。
2、试验地点:昆明市第二水质净化厂
二沉池出水水质特点
浊度低,导致化学除磷过程 缺乏絮凝核心,形成的絮体细小而松散,且较难沉淀完全。
3、试验研究技术路线
中试试验研究成果
1、高效气浮中试装置
2、静态试验——气浮小试
(1)絮凝剂的选择:阳离子VS阴离子PAM
化学除磷,采用气浮法进行固液分离时,应选用阳离子PAM作为絮凝剂。阴离子PAM表面携带的负电荷,与微气泡表面电荷同号,产生的静电斥力影响微气泡对悬浮固体进行吸附。
(2)铁盐VS铝盐,气浮VS沉淀
3、动态试验——气浮中试
影响气浮超深度除磷效果的五大因素:
进出水TP、药剂、回流比、溶气压力、表面负荷。
(1)TP与药剂
出水TP ≤0.05mg/L时,出水浊度<1NTU。
(2)溶气压力
亨利定律:温度一定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微气泡并不是越小越好,气泡越小,上升速率越慢。V上> V下时,气浮分离效果较好。
(3)表面负荷q
q:单位时间内,气浮池分离区单位面积处理水量(不包括回流水)。
(4)溶气水回流比
4、中试装置21天连续运行情况
5、过滤在超深度除磷中的作用
6、出水第三方检测结果
7、TP: 一级A→地表准Ⅲ
当出水TP要求降低时(TP≤0.2mg/L),达标所需的药剂投加量(PAC ~ 20mg/L)及溶气压力(P ~ 0.5Mpa)随之降低。
8、TP: 一级B→地表准Ⅲ
一级B进水TP降低到地表准Ⅲ时,达标所需PAC投加量~100mg/L,表面负荷~15m/h ,溶气水回流比≥25%。在此基础上,提高表面负荷或增加投药量导致MCV气浮出水TP变差。
高效气浮超深度除磷试验的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针对TP一级A进水水质
(1)高效气浮除磷具有负荷高、占地小、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2)超深度除磷(目标出水TP< 0.05mg/L)时,气浮的较优工况参数为:PAC投加量100mg/L,阳离子PAM投加量0.6mg/L,溶气压力~ 0.60MPa,回流比≥25%,表面负荷15 ~ 19m/h;
(3)在TP约0.5mg/L的进水条件下,使用较优工况运行时,气浮出水TP含量低于0.1mg/L,出水浊度约1NTU上下。气浮出水经砂滤后,出水TP含量稳定在0.05mg/L以下,出水浊度进一步降低到0.1NTU;
(4)化学除磷可以满足超深度除磷要求,但对固液分离程度要求高(出水浊度<1NTU)。提高气浮表面负荷后导致出水流速增大,较难实现精细固液分离,需要过滤进行辅助。
2、建议
提标改造中超深度除磷的策略——充分利用现状滤池的过滤功能。
A:气浮≤0.05
运行特点:低负荷、高回流比;
适用条件:出水TP要求高、无滤池、预留地充足。
B:气浮≤0.1,过滤≤0.05
运行特点:高负荷、低回流比;
适用条件:出水TP要求高、有滤池、预留地短缺。
原标题:技术分享 | 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深度除磷高效气浮技术试验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