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作为实现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工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等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但在绿色转型方面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区域差异较大,生态模式塑造和推广仍需加强;园区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有待提升;园区自身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健全等。
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苏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江苏省作为长江经济带上产业、城镇和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区,其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也面临着重大压力与挑战。如何把江苏工业以及工业园区规模优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为全面分析研究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从经济发展、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园区管理、就业与社会保障5类指标,对江苏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情况开展了评估。
考虑到江苏省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笔者所在研究团队选择了位于苏南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苏中地区的泰兴经济开发区和苏北地区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典型工业园区绿色转型评估。通过对江苏省3个典型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测算和各级指标的研究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园区绿色转型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率较高。从3个园区绿色转型综合指数结果看,三者均表现出上升态势,特别是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泰兴经济开发区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分领域来看,生态环境保护指数普遍占比较高,且上升趋势显著,是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取得突出进展的核心领域。
二是各园区在绿色转型方面优势不同,不足之处仍需引起关注。苏州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程度较高,优势明显但需要注重全面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在新兴产业占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依旧存在问题,要进一步关注这些领域,实现园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泰兴经济开发区绿色转型态势较好,但短板依旧突出,特别是在主要污染物排放、园区绿化程度、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方面。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转型稳中有升,但同样优势与劣势并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绿色转型包容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工业园区绿色转型进展情况总体上存在差异,园区绿色转型不平衡不充分,且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园区为问题较为集中的重点园区。国家级工业园区在绿色转型进程上要略快于省级工业园区。苏南地区的苏州工业园区具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强,因此绿色转型程度要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两个工业园区。但苏北地区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程度较好,在包容性上也具有一定优势,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此外,从泰兴经济开发区的评估结果中可以看出,以化工产业为主的园区问题较为集中,特别是能源结构方面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仍是制约其绿色转型的重要因素,对化工园区的绿色转型问题需要特别进行关注。
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指导建议
从评估结果来看,江苏省工业园区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着既要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又要满足生态、低碳、循环等绿色发展的双重要求。为了助力江苏省工业园区提高绿色制造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顺利跨越转型期,笔者提出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第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园区规划布局。
设立园区绿色转型组织机构,制定相关责任清单与考核机制。建议成立省级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委员会,在省委办公室下设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各项工业园区转型相关工作。江苏省各市市委、市直部门、园区管委会则在绿色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绿色转型推进工作。省级绿色发展委员会可负责组织编制针对各市市委、市直部门、园区管委会各级的分层责任清单,根据清单任务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
明确园区发展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转型发展平台。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情况,可制定工业园区绿色转型发展规划。工业园区管理机构根据省级绿色转型发展规划,编著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绿色转型规划细则。对于新建园区,需要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明确各地块的空间环境及景观控制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于已建成园区的调整,根据已有园区总体规划,制定专项调整规划,提前做好园区土地拆迁腾退等工作。国家级、省级和规模较大的地市级工业园区,可形成“1+4”的园区转型发展平台建设,以园区为1个载体,构建基础平台、中介平台、创新平台和转化平台4个平台。其他类型工业园区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重点平台进行优先布局建设。
第二,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强能源资源利用。
明确产业转型途径,提高工业行业准入门槛,优化提升化工园区管理水平。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园区自身发展进程,鼓励园区培育具有节能环保、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优质绿色产品,将新工艺、新技术、新流程、新设备应用于传统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制定的园区产业调整进度实施表,严格审核产业类型,引进的产业要符合园区的发展规划。建议实行工业园区绿色准入,有偿使用环境资源,执行强制性污染排放标准和污染收费制度等应坚持“绿色招商”“生态招商”“补链招商”。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产品高端化、生产集约化、产业绿色化,加快传统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可定期对园内企业进行调查评估,及时对严重亏损、转产无望、难以维持的企业进行筛选,并通过有偿收购其不动产的办法盘活用地。建议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指标纳入江苏省工业园区考核体系。推广分布式发展,促进能源的就地转化和消纳。加快可再生能源和常规能源智能融合发展,发挥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供给。园区可通过削减重点耗煤企业用煤、关停改造燃煤设施、加强煤炭的超低排放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发展清洁能源等方式,有效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增强清洁能源使用占比。
第三,加强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清洁生产改造实施力度。结合工信部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实施以源头替代、过程削减为主的清洁生产改造,扩大实施覆盖面,由重点工业行业向全行业推行。在排污许可证管理中,实施基于清洁生产水平差异的排污许可精细化管理,防控工业行业对大气、水、土壤环境的污染。
合理构筑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搭建循环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从产品链和废物链两个方向出发,引进补链项目,完善生态工业链和工业共生网络,形成企业间互利共生及区域层面的物质循环,形成资源和废弃物循环利用。可在园区信息平台发布固体废物产生、供需和流向信息,促进园区企业间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利用。
加强园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议以多规合一为统领,与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布局相适应,合理建设园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并注重补齐短板,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园区污水收集与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环境风险防范和事故应急等设施要与园区同步规划、同时建设,与园区企业同步运行,并采取在线监控。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督查整改力度。依据中央、国家和省的污染防治安排部署治理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同时进一步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规范危险废物运输管理,有条件的园区应建设相配套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处置场所。园区产生的“三废”应当事先无害化处理,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引入“环保管家”理念,向园区提供监测、监理、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增加督查频率,加强整改力度,市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成立园区生态环境分支机构,独立于园区管委会,定期开展督查。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各主体的环保价值观,特别是政府和企业需充分意识到其保护园区环境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投入到园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中。可以对省市县相关部门、相关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沿江市县开展专题培训,并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培训、集中执法检查等方式贯彻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四,强化信息公开,完善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要加强园区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信息的公开透明,接受政府、社会公众及企业对工业园区各项数据和管理的监督。园区管委会可考虑创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专栏,定期发布各项推进和管理工作信息。同时,鼓励企业制定年度环境绩效与社会责任报告,并在园区平台进行公开。切实增强工业园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提升园区环境应急管理水平。鼓励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建设智慧园区管控服务平台,对园区重点企业档案的电子化、归一化综合管理,实施“一企一档”,基于污染源的全生命周期的变化,实现对所有与污染源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第五,加强园区社会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
可建立劳动检查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分类管理,重点对小微企业开展排查、走访、宣传、调解等工作,全面提升园区劳动关系和谐水平。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服务、培育机制,构建园区人才服务网络,并打通各园区人才服务网络,加强人才的流动。设立园区绿色转型专项资金,用于主导产业培育、技术改造创新、节能降耗、中小企业扶持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激活企业发展动能。
原标题:江苏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思路和建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