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曲阳的创业者王群龙没想到“风口”竟来得这么快。今年,当“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时,30岁的王群龙借鉴荷兰模式的创业项目“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设备”,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日前,项目正式落地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因设备成本较高,暂时还没有在上海开展试点。但王群龙信心满满:“目前我们正在对接工厂,进一步降低成本,顺利的话年内可以开展试点。”
经街道“创业梦想屋”孵化
据统计,虹口区日均产生湿垃圾144.2吨,餐厨垃圾占一半以上。每天,这些餐厨垃圾从大大小小餐饮店运出,由专业公司运送至中转站进行压缩,再运送到指定地点集中处置。有没有办法就地处置,既节省成本,又不会在转运、填埋过程中污染环境?王群龙早就“盯”上这些餐厨垃圾。他毕业于同济大学化工专业,在创建第一家公司时,他发现荷兰通过就地处置餐厨垃圾,使之变成仅为原体积1/12的肥料,既解决污染问题,又有广阔发展前景。两年前,他和同济大学、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的几位科研人员一合计,决定就国内餐厨垃圾处理立项探索。
在曲阳路街道“创业梦想屋”的孵化下,他们借鉴荷兰模式,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经专业机器研磨,通过真空管道输送至机器进行脱水和生物处理,油水分离后再处理,废弃油脂可制成生物燃料,水则直接排入污水管道。剩余的固体垃圾中加入菌种,经恒温发酵反应,制成无味无菌的有机肥料。
有机肥形成“糠”的形态
针对国内餐厨垃圾的特点,王群龙团队成功改良荷兰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经过近两年实验,成功“驯化”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普适性菌种。据介绍,公司生产的一套中型设备可日均处理1吨餐厨垃圾,适用于中等规模的食堂或街道层级的餐厨垃圾处理。
这种设备和上海多地已经运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有何不同?王群龙说,最大的不同是制成的有机肥是无味的。“目前,很多垃圾处理设备制成的有机肥有气味,易招蝇蚊,更适合在田间地头施肥。但我们制成的有机肥是无味的,形成类似‘糠’的形态,更精细化,适合用在城市绿化中。”如今,他们研制的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设备已在威海等城市对接试点。下一步,王群龙打算在上海的街道试点推广。
据介绍,同济虹口绿色科技产业园是同济大学与虹口区政府联合打造的创新创业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旨在发挥同济大学环境学科优势和知识溢出效应。目前注册企业100多家,其中80%为绿色环保企业,现已引入“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中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分中心”等机构。为服务好这些企业及机构,去年曲阳路街道成立社区创业就业服务联盟,整合开业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等政府部门和机构,并聚集区域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各类平台助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曲阳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街道将进一步做实联盟,在创新合作、服务联动、资源对接等方面,为王群龙这样的创业者提供高水平服务,进一步助力垃圾分类社会化运作。
原标题:借鉴荷兰模式,餐厨垃圾变无味有机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