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间,总部位于湖北的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冶特钢”,)披露2018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25.73亿元,同比增长22.94%;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29.19%,净利润水平创下7年新高。
实际上,2018年上市钢企普遍营收增长。譬如总部位于长沙的华菱钢铁2018年业绩预告净利润为66.3-69.3亿元,同比增长61-68%,创造了历史最优业绩。
不过,大冶特钢最被关注的热点并非年度业绩,而是与兴澄特钢的重组进展。
据了解,大冶特钢目前实际控制人为央企中信集团,重组完成后,中信集团的特钢板块将实现A股整体上市,而大冶特钢也将蜕变成年产量1300万吨的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产品规模最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
“根红苗正”却无比低调
钢铁这个行业对不少读者都缺乏吸引力,很多人对大冶特钢这家企业也缺乏了解。为此,支点财经记者先做点历史介绍来“提提味”。
1890年,为了将修筑京汉铁路的材料把握在自己手中,湖广总督张之洞决定兴建汉阳铁厂,并开办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下简称“汉冶萍公司”)。
大冶特钢控股股东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下简称“新冶钢”)的前身大冶铁厂,正是是汉冶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1948年,大冶铁厂改称华中钢铁公司,后又改为大冶钢厂。
1993年,经湖北省原体改委批准,由大冶钢厂作为主要发起人,以其生产经营主体部分与东风汽车、襄阳轴承厂共同发起设立大冶特钢。1997年,大冶特钢在深交所上市。
到了2004年,央企中信集团下属企业出资收购了新冶钢。这一过程中,大冶特钢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成为中信集团间接持股58.13%的国有控股企业,同时也是中信集团特钢板块中唯一的A股企业。
以下图片,能清晰反映其股权结构。
来源:大冶特钢2018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大冶特钢已担负起让中信集团特钢板块整体上市的重任。
2018年12月25日,大冶特钢申请股票停牌,并在1月2日通过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1月3日,公司披露了重组预案。
根据预案,大冶特钢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中信集团旗下中信泰富特钢投资有限公司、江阴信泰、江阴冶泰、江阴扬泰、江阴青泰、江阴信富合计持有的兴澄特钢86.50%股权,标的资产预估作价231.82亿元。
“兴澄特钢效益一直非常好,而且中信集团大量钢铁资产都在该公司之中。”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海民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大冶特钢在中信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再度提升。
不过,大冶特钢这家“根红苗正”的企业一直无比低调。
支点财经记者曾多次以直接间接方式去联系采访这家企业,均未成功。
据年报显示,2018年“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仅有1次,且为“机构调研”而非采访安排。
“2018年,想不盈利都难”
在年报中,大冶特钢将业绩增长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宏观形势”,摘录如下:
“2018年,国内基础建设、机械、汽车、能源、造船、家电等主要行业钢材消费量保持良好态势,钢材整体需求量旺盛。同时,受益于我国供给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出清地条钢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钢铁供需更加合理,钢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钢铁行业整体效益大幅攀升。”
对此,支点财经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也表示认可。
“2018年,原料粗钢的成本平均增加了140多元,而同期全口径钢材产品的销售价格平均提高了350元左右。如此差价,企业想不盈利都难。”综合性钢铁专业网站“钢之家”分析师王中元对支点财经记者说。
2018年前11个月,全国主要钢材批发市场均价为每吨4545元,比2017年同期上涨11.22%,是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再加上钢材生产主要成本的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基本稳定,行业效益达到历史最高也顺理成章。
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的八大钢材品种2018年均价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上涨,其中,中厚板涨幅最大,为12.7%;冷轧卷板涨幅最小,为4.9%;其他品种均价涨幅在7-11%之间。
从上市钢企目前公布的业绩情况看,2018年业绩普遍表现出色。招商证券预测,2018年钢铁板块业绩同比增长35%,钢铁行业盈利迎来高峰。
“我所了解的大部分钢铁公司去年都是业绩上涨,普遍发展较好。”刘海民向支点财经记者如是说。
不过,从2018年11月开始,受诸多因素影响,钢铁价格开始滑坡。
在年报中,大冶特钢对这一问题也有具体表述:“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钢铁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环境保护和价格高位运行的原材料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国际贸易摩擦演变成全球贸易战后,制造业深受影响,导致钢材出口国际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以致在下半年,钢铁市场行情出现波动。”
刘海民判断,在2019年,以上这些因素都将持续影响钢铁行业发展,行业整体利润可能相应收窄。
此外,在房地产小周期尾声,汽车、家电等消费下滑的背景下,随着去产能政策效应边际递减,钢铁行业能否持续风光也值得关注。
“今年不少钢企都可能有单月负增长的情况。”王中元如是说。
大冶特钢厂区
“此钢非彼钢”
面对诸多挑战,大冶特钢所处的特钢领域恰恰是个“避风港”。
在一般人认知中,总觉得钢铁是周期性行业,业绩容易大起大落。
以上海当地螺纹钢价格为例,2018年3月曾经出现单月下跌超过600元/吨的极端行情,随后一路攀升1200元/吨,10月达到年内高点。11月,短短30日跌幅达900元/吨。
需要注意的是,特钢不同于螺纹钢这类普钢产品。
与普钢相比,特钢具有更高的物理、化学、工艺性能,在汽车、核电及高速铁路等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和战略新兴产业中起到关键作用。
那么,看看大冶特钢的产品:主要生产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钢、高速工具钢等特殊钢材,拥有1800多种品种、规格。其应用领域也比较“高大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开采、工程机械、汽车、铁路、化工、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
与普钢相比,这类产品一定程度上能避开同质化竞争。
Wind数据显示:2010-2017年,普钢板块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约为7.48%,特钢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约13.4%。毛利率有将近1倍的差距。
在战略地位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中,首次将39类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新材料产业目录,不少产品线都与大冶特钢有所重叠。
当然,不管是普钢还是特钢,都有好企业、差企业。
譬如,不少特钢企业名义上叫特钢,其产品中包含大量普通钢。刘海民表示,山东有家公司名中包括特钢两字的企业,产品全是普通钢。
“在我看来,大冶特钢作为国有企业,在管理方面没有‘大企业病’,能主动迎合市场需求,这也是其深耕特钢领域的独特优势。”刘海民说。
“蛇吞象”的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与兴澄特钢的重组,大冶特钢将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产品规模最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
通过相关公告可以发现,尽管没有上市,但兴澄特钢是很牛的一家企业,2017年度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期,大冶特钢这个数据是102亿元。
可见,从营收规模看,兴澄特钢的体量约是大冶特钢的4.7倍。其中,兴澄特钢的拳头产品高标准轴承钢连续11年产销全国第一,汽车用钢连续7年产销全国第一。
这意味着重组能让大冶特钢产量、资产、盈利规模成倍增长。
不过,目前公开消息仅披露了主要财务数据,本次交易标的方最终估值、交易作价、财务数据变动情况及业绩承诺等具体分析还要等后面正式方案的公布。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和尽职调查工作尚在进行中。评估工作完成后,还需上报有权国资监管机构审核备案。
2月27日,支点财经记者就重组进展联系了大冶特钢,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对方回复。
短期业绩增长只是一方面。长期投资者可能更关注中信集团特钢业务打包上市的战略意义。
此次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包里,拥有从原材料资源到产品、产品延伸加工、终端服务介入的完整特钢产业链。从主营业务方面看,本次交易完成后,双方关联交易将大幅减少,在中信集团体系下,潜在同业竞争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
“更重要的是双方可以并形成特钢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整合后形成的全新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比如销售渠道可以共享,产品结构也会协同优化。”王中元说。
并购重组,也符合国内钢铁业的主旋律。之前已有宝武合并,宝武参与的四源合基金拟主导ST重钢的收购,沙钢集团实际控制人沈文荣主导收购东北特钢集团,建龙集团收购北满特钢,福建三钢集团收购三安钢铁等案例。
刘海民、王中元均表示,2019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从更大视角着眼,这也是全球钢铁集中度提升的一个缩影。
此前,法国的齐诺尔、萨西洛尔两个钢铁集团合并为于齐诺尔集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克虏伯和蒂森公司也进行了结构调整。
如今,大冶特钢与兴澄特钢的重组,也将创造巨大的想象空间。
原标题:大冶特钢232亿“蛇吞象”有多大想象空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