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沂山麓之北、九曲黄河向南,山东淄博——这座鲁中名城,传承春秋时期齐国故都的文化脉源,栉风沐雨3000多年,为人类留下了蹴鞠、《考工记》《齐民要术》《管子》等宝贵的农耕文化遗存。时光荏苒。而今的淄博业已工贸兴旺,农业比重虽小,却尽显特色与精致。高青大米、沂源苹果、池上桔梗……一个个响

首页> 水处理> 农村污水> 评论> 正文

家美业美村更美——山东淄博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察

2019-02-18 11:17 来源: 农民日报

泰沂山麓之北、九曲黄河向南,山东淄博——这座鲁中名城,传承春秋时期齐国故都的文化脉源,栉风沐雨3000多年,为人类留下了蹴鞠、《考工记》《齐民要术》《管子》等宝贵的农耕文化遗存。

时光荏苒。而今的淄博业已工贸兴旺,农业比重虽小,却尽显特色与精致。高青大米、沂源苹果、池上桔梗……一个个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将源远的农耕基因绽放出新的风采。

业兴,更盼村美。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迫切呼唤乡村的发展。近年来,淄博市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创建、厕所革命等工作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容换上新颜、村民幸福乐开花。

淄博市委书记周连华说,我们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尊重民意、因村制宜,通过全域打造、机制创新,实现乡村绿、富、美的统一。

怎样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怎样让村民充分分享环境整治的成果?怎样实现农村基础设施运营维护的可持续?怎样放大环境整治的杠杆效应,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心揣疑问,记者奔走于淄博的乡土阡陌,探寻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参考答案。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树盆景树全景,连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普惠共享

驱车来到临淄区皇城镇小铁佛村,村口矗立着一座贾思勰雕像,似乎在沉思这个村庄的风貌变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镌刻在村文化广场的墙面上,格外引人注目。文化广场,原本是一个垃圾场。如今宽阔的场地、古朴的建筑、崭新的设施,令人早已辨不出“当年的模样”。

这里不仅建有乡村记忆馆、农家书屋等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还是“皇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淄博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互联网+后扶贫时代改革示范基地”的所在地,为村庄迈向振兴作出更多的贡献。

走村串组,记者看到,硬化路已经户户连通、路两旁栽着玫瑰花、路面干净整洁、民宅外墙粉刷得漂亮。

曾经的小铁佛村,也有一个脏乱差的“臭名”。据村民回忆:村里多是土路,下雨天泥泞得很,硬化路一段一段走不通,路边垃圾成堆、没有绿化,感觉破破烂烂。

从2008年开始,村里先是实施路面硬化工程,后来进行了村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而今又全村开展旱厕改造,让村民生活的“面子”和“里子”都大为提高。2018年,村庄还被评为“山东省级文明村”。

从“臭名”到“文明”,小铁佛村的十年“蝶变”,在皇城镇民政扶贫办主任孙宁看来,是“持之以恒,一项一项工作科学谋划、有序推进的结果”。两届镇政府班子都大力抓环境整治,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任务。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且村与村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有的村庄历史欠账多,发展不充分更为突出,需要铆足力气进行“改头换面”。因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工作多、难度大,不能单靠一腔热情,必须找到能稳稳“绘到底”的“一张蓝图”。

“淄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条经验是,坚持先易后难、先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再改造农户生活设施、先补足发展短板再实现综合提升、先示范推进再连片打造的原则,将各项工作系统地衔接成‘一张蓝图’。”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荣青说。

淄博的“蓝图”是如何绘就的?

——2011-2015年,围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在全市重点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建设,即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改水、厕、灶、圈,通水、电、路、宽带网,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截至2015年底,全市累计整治达标行政村2932个,村内硬化道路9266504平方米,公共绿化面积3433762平方米,村内配备垃圾收集车辆1018辆,环卫工人20201人。

——2015-2016年,开展美丽乡村连片创建示范行动。全市确定8个镇,每个镇选取毗邻连片的4-6个行政村庄,共计43个村,通过提升村容村貌整治效果、加强污水治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农村新型社区配套建设等多措并举推动示范行动开展。各区县在此基础上,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连片打造。

——2017年以来,在2015年集中实施旱厕改造三年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将农村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连片建设美丽乡村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初步实现了美丽乡村由外在美逐步向内在美的转变。

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度和广度,村容“蝶变”在全市广袤的乡土上不断演绎着。临淄区皇城镇顾邵村,桓台县唐山镇前七村、前诸村、后诸村,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记者采访的多个村庄,都同小铁佛村一样,村容整洁、基础设施良好,呈现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我们不只在一两个点上做文章、树盆景,而是奋力将环境整治惠及到各个乡村,打造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之‘全景’。”淄博市副市长王可杰说,“让村民能够充分共享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而不是由个别示范村独享。实事求是地干,才能真正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建立科学稽查考核机制,不打招呼随时检查,采取擂台赛方式考核,督促干部主动作为

桓台县唐山镇后诸村68岁村民荆延云的生活这些年来了个大变样:房屋吊了顶、厨房通上天然气、旱厕改成水厕……就冬季而言,在他眼里最重要的还是家里装上了暖气。“以前烧煤取暖,地上墙上都熏得黑黑的。现在好了,用天然气取暖,安全又方便。”他说。

“气代煤”的推广还让荆延云省了钱。他算了一笔账:“2017年用了约1000立方米气,每立方米约2.7元,政府每立方米补贴1元,村里补贴100立方米气,自己实际也就花了1530元。以前供暖一季至少用2吨煤,怎么也得2000多元。”

在淄博,众多“荆延云们”生活改观的背后,是基层干部的辛勤汗水。唐山镇党委宣传委员胡卿华说:“各村干得都很卖力,好像是一场‘友谊角力赛’。”

这场“友谊角力赛”,实际上是淄博市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稽查考核长效机制的结果。近年来,淄博市将城乡环卫一体化、移风易俗、农村旱厕改造、农村公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纳入镇村精神文明考核范畴,进一步压实干部责任,营造比赶超的工作氛围。

“民生工程就要比着干!我们搭建考核大擂台,开展考核大排队,就是要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压实干部的责任。”毕荣青说,“当然,考核不能只比绝对值,更要看相对值。像临淄区起点高,如果成绩和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县差不多,那么不能算‘及格’。”

淄博建立了市-区县-乡镇-村四级稽查考核体系,一级一级压实责任,让“懒政”无处遁形。比如农村旱厕改造,要想“及格”就得经过“三道关”:

第一关:镇办初验。项目实施村改厕完工后报镇办,镇办按照各村项目分配计划进行逐村自查。

第二关:区县复验。区县对各镇办改厕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实地审核验收和电话随机调查。区县级每村电话随机调查和实地查看的户厕数量不少于村改厕任务总数的10%。

第三关:市级抽验。市委每年组织对区县农村旱厕改造进行年度考核验收,采取实地查看和电话调查两种方式。每个区县随机抽查2个镇办,每个镇办随机抽查2-3个项目村,每个村随机查看5户;根据各区县提供的村户厕建造统计表,按照不少于改厕计划任务总数5‰进行随机电话调查。

“抓阄看、随时停、电话访”,考核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有效避免了“一刀切”、搞形式。“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推进农村旱厕改造,每个改厕村建立工作台账,在每个农户建立一户一卡热线服务卡,标注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亲身体验,有效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淄博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洪锴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建立广泛参与的长效运维机制,打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户的“末梢神经”

独居老人被评为“净美家庭示范户”,发生在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

来到这位74岁老人李翠兰的家中,沙发、床、衣柜等家具安放整齐,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上还摆着刚切好的鸡肉……“现在生活环境真好,我还想多活几年!”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年村集体都有分红,生活有保障。我每天都打扫院子,把环境弄得好一些,不拖村子的后腿。”

同村56岁的卢金花,家里有两个水厕,一个自家用,一个供游客使用,排污流入污水处理氧化塘,镇上外包的保洁公司每年会对氧化塘进行免费清理,垃圾也由镇政府聘请的保洁员统一处理。这几年,她搞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环境好了,我们也愿意参与保持公共卫生了。”她说。

“农村环境整治能提高村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而让村民参与进来,通过评比方式,又能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高青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德民表示。

10多年前,蓑衣樊村还是省定贫困村、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如今发扬“笠翁情”文化,利用距县城仅8公里的地理优势,以及黄河湿地、稻鱼基地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户年收入达20万元。

常家镇副镇长、原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回忆说,最初是修路,将土路硬化连通每家每户,后来开展垃圾污水处理,进行旱厕改造、煤改气。这一过程奠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因旅游而壮大的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能政府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村民、企业、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来一场‘大合唱’。”在高青县农业局局长张洪耀看来,还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将环境整治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带富一方百姓。

事实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政府发挥引领力,激发村民内生力,而企业和社会则是一股重要的拉动力。这股拉动力的意义在于,以市场化手段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后整治”的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化手段打通农户生活水平提升的“毛细血管”。

在高青县山东新天地黑牛有限公司,周围村庄里曾经令人头疼的秸秆而今于此青贮,变成饲料,实现过腹增值;在临淄区皇城镇顾邵村,64岁单人贫困户邵增祥在县政协的帮助下改善了生活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向社会、面向产业,才能面向未来。”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说,构建以党委、政府为核心,村民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运维机制,打通农村环境整治入户的“末梢神经”,是提升运维可持续性和村民幸福感的有效举措。

攻坚克难显勇毅,内外兼修得始终。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开启,古以农兴、今又乡盛的淄博,家美业美村更美,昂扬走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前列,为城乡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原标题:家美业美村更美——山东淄博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观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