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民对话一把手”系列访谈聚焦生态环境建设。2018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蓝天”含金量增加;同时,经过三年治理,本市141条段河流摘掉了“黑臭”的帽子,水质明显改善。
空气: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添表示,2018年空气质量改善有三大特点,即:四项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同比下降、“蓝天”含金量增加、重污染天同比减少。
2018年,本市PM2.5年均浓度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1%,PM10、SO2和NO2浓度同比分别下降;全年优良天数227天,占比62.2%,有31天PM2.5浓度为个位数,同比增加14天,特别是1月、8月和9月的PM2.5月均浓度均低于国家空气质量年均标准,月均浓度创历史新低;全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15天,同比减少9天,且持续时间明显变短,污染峰值大幅下降。“全年累计有一个月PM2.5浓度个位数,这是非常难得的。”陈添说。
虽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还是不免会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陈添表示,从整个规律来看,污染天还是在秋冬季出现比较多,虽然总体减少,但还有发生。从国内外的大气污染治理来看,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本地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另外一个是气象因素。短期来看气象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长期来看,主要是靠减排来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
2019年,本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将在细化、落实上下功夫。在工程方面,重点在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领域,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在管理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法规、政策、标准、技术和行政管理体制,打好“组合拳”,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在联防联控方面,主要是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持续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全力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推进区域空气质量共同改善。
水质:141条段黑臭水体全还清
2015年底,本市对全市河流沟渠进行全面排查,共筛查出141条段黑臭水体。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说,经过三年治理,141条段河流近日全部摘掉了“黑臭”的帽子,水质明显改善,并已通过评估验收。
潘安君说,治污离不开工程能力建设。去年,全市完成污水收集管线建设780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线220公里,新建再生水管线120公里。共有15座再生水厂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全市每天的污水处理量达18亿立方米以上。
针对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的农村地区,本市重点围绕城乡结合部村庄、水源地村庄和民俗旅游村庄,采取城带村、镇带村、联村和单村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去年,共解决了300多个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目前,141条段黑臭水体截污治污工程均已完工,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7年大幅提升,平均上升幅度达到25.5%;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再生水利用量10.7亿立方米。
丰台:
“南苑秋风”将再现
“历史上,南苑地区曾经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苑囿所在,河湖交错、水草丰美。”丰台区区长王力军说,“四时不竭、汪洋若海”的沼泽水淀风貌有望再现。
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和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中,南苑-大红门地区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2018年,丰台区开展了南中轴地区概念性规划及大红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和综合工作。未来,丰台区将根据规划方案,以南四环路以南、南五环路以北的中轴线两侧为重点,发挥南苑一带植被丰富、水系发达的生态优势,建设1.6万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再现“南苑秋风”的景观。
大兴:
请“环保管家”协助治污
大兴区委副书记、区长王有国表示,2018年大兴区PM2.5累计浓度下降到了5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了8微克,降幅13.1%,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
2019年,大兴区将通过完成新一轮PM2.5源解析,建立起大兴区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实现污染物清单管理;完善大气污染趋势监测网络建设,建立空气预报预警系统,实现从日常管理到污染监控的全过程监测;建立车载扬尘监控系统,在全区公交车、出租车上安装扬尘监测设备及违法抓拍探头,进一步丰富扬尘监控手段;实施“环保管家”管理模式,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机构,协助开展大气综合治理。
原标题:去年有31天PM2.5浓度个位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