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泛,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大气污染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往往同时影响多个行政区域,因此有必要通过联防联控机制进行治理。美国在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经验。美国的大气污染区域管理机制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美国采取了各种方式进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硝> 国际> 正文

【国际经验】美国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经验做法

2019-01-04 09:43 来源: 电力行业节能环保公众服务平台

大气污染影响范围广泛,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且大气污染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往往同时影响多个行政区域,因此有必要通过联防联控机制进行治理。美国在区域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经验。

美国的大气污染区域管理机制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美国采取了各种方式进行联防联控治理。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环保机构

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为了协调“联邦统一领导”和“地方自主性”之间的关系,1970年,美国国会建立了美国环保署,同时为促进联邦环保署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实施,又按照地理与社会经济区域为标准,划分设立了10个区域办公室。由于这些区域办公室对本区域问题有更充分的了解,因此他们在国家宏观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同时,这些区域办公室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积极与各州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不仅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还能培养出大量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

二、设立大气质量控制区域

1970年《清洁大气法》规定:如果环保署署长认为某州际地区有必要或适合达到并保持环境大气质量标准,在与相关政府和地方政府机构协商后,应把该地区制定为大气质量控制区域。由于缺乏大气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并且相关的科学技术尚不成熟,1990年之前环保署从来没有使用过该条款。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大气污染的治理有赖于各项区域机制的设立。以臭氧为例,1990年,美国国会修改了《清洁大气法》,正式宣告了臭氧传输区域(Ozone Transport Region, OTR)的诞生,同时臭氧污染严重的东北部缅因州、弗吉尼亚州与哥伦比亚区联合建立了管理机构“臭氧传输协会(Ozone Transport Commission, OTC)”。该机构由各州代表以及环保局成员组成,制定了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并督促实施。其后又组建了臭氧传输评估组织,在1998年制订了旨在减少近地面臭氧区域传输及污染的计划,并在2003年开始执行氮氧化物的州实施计划,实施范围包括美国东部22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后来还纳入了加拿大东部各省,明确要求在考虑区域影响的基础上控制臭氧污染。1997~2004年,美国东部地区氮氧化物排放削减了25%;夏季受控区电厂的排放量与实施该政策之前的2000年相比,降低了50%;在东部绝大多数地区,臭氧削减量增加了一倍多。正是因为建立、制定了这些机构和计划后,对污染控制区域内各州的具体污染源进行定点检测,并分享数据,联动治理,所以才有了这样显著的成果。

三、州际合作,成立区域防控协会

在美国环保署利用区域办公室发挥区域制度的同时,州政府也主动加入到了区域治理的行列之中。各州出于提高大气质量的目的,按照环保署划分的10个区域,组成了区域计划组织,并成立了区域协会。这些区域计划组织在加强各州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大气质量管理、评估污染、开展培训、提出政策建议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美国东南部八州成立了一个区域计划组织,该组织重点关注大烟山国家公园的大气能见度问题,并就该共同关心的问题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另外,东北8州组成了东北部各州协调大气利用管理组织,该组织在大气质量相关的政策研究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四、制定州级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配额交易制度

在治理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中,有些州成功控制了州内的污染排放,但是由于大气污染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来自外州的污染依然影响本州的达标情况。为解决该问题,环保署实施了《清洁大气州际规则》(2005),该规则规定了以州为单位的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交易措施。在该项制度之下,环保署对排放源作出总量控制的规定,而保留了各州自行制定具体减排措施的权力。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由环保署在考虑各控制技术减排能力和成本的基础上制定。此后,环保署将配额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州,根据《清洁大气州际规则》的要求,从2010年起,每排放1吨二氧化硫需要支付两个配额;从2015年起,每排放1吨二氧化硫需要支付2.68个配额,同时未使用的配额可以储存起来或者进行自由交易。


原标题:【国际经验】美国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经验做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