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多个小区都出现了由社会资本运营的再生资源回收机。居民和物业提出申请,准备好场地和电源后,运营公司就免费上门安装,不仅细化了再生资源分类,还通过“物联网”跟踪去向,使用回收机的市民,还能得到环保金奖励。环保用上高科技,这当然是好事情,然而,社会资本一窝蜂地涌向再生资源这个风口,这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共享单车。
“听说一个设备好几万,光靠收瓶子和废纸,挣得着钱吗?”“这公司要是倒闭了,机器没人运营了,那不就成了废铁?”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居民,也表示了担忧。
想当初,共享风暴袭来,五彩斑斓的单车蜂拥而至,数量与日俱增,最终却成了“城市垃圾”。本是方便市民出行、解决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好方式,由于缺乏引导与规范,造成了乱停乱放、过度投放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城市的共享单车甚至堆码成了山、泛滥成了灾。如何引导好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精细化治理,不让共享单车之灾重现,是城市治理者当下亟须思考的问题。
以开放共享的姿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治理,是大势所趋,但同时,也考验着相关部门提前监管、监督、引导的能力。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力量自然不能小觑,一些社会资本会因经营不当而失败,有关部门这只“有形之手”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前制订标准,不能任由其野蛮生长,既要照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也不能让城市环境为资本的肆意买单。
农民灌溉农田,需要提前挖好沟渠,如若不然,水流非但没促进庄稼生长,还可能到低洼处汇集,或是流量过大冲毁良田。城市引社会资本参与治理,亦是如此,若把城市比作农田,这社会资本则是涌来的一股股水流,当年共享单车来势汹汹,如今的再生资源回收机也势头不弱。城市治理者如果提前谋划,设定好社会资本的通道,引导它们合理有序地进入治理薄弱的环节,发挥最大效果,才能避免共享单车之灾的重现。
城市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市民三方共同努力。市民提出需求,企业抓住市场,政府部门及时跟进,三方有机联系、互动,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宜居、美丽。
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的需求会不断更新,可以想见未来,类似共享单车、资源回收柜这样的新鲜事物会不断涌现,这考量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是城市迈向更加现代化、宜居化的必修课。
延伸阅读:
北京市朝阳区试点“互联网+垃圾分类”
原标题:“再生资源回收机”切莫重蹈共享单车覆辙,城市治理者该怎么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