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底线失守,生命线没了,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9月29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情况。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有部分人担心,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不正确的。”崔书红说,生态保护红线不是“无人区”,也不是发展的“真空区”。
“底线失守,生命线没了,发展也就失去了支撑,想发展也发展不了了。”他表示,这方面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非常的深刻。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介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光明网记者张佳兴摄/光明图片)
据了解,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保护的是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这些区域是国家的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区域。
崔书红表示,对于这些区域在红线划定过程中要做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划定的过程当中,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要经科学评估,充分考虑到历史和现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充分衔接,给地方预留适当发展空间。
崔书红认为,生态保护红线要尽量做到与地方的生产生活区域不交叉、不重叠,让生态保护红线能够起到真正的严格保护的作用。
生态保护红线并非对所有区域都实行“绝对”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当中有一部分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这类区域法律是有明确规定的,对一些行为是明令禁止的。“除了像这些法律法规有明确禁止规定以外的其他区域,我们鼓励各地合理利用生态保护红线的优质生态资源,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也就是要实现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崔书红说。
据悉,目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总体进展顺利,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已经结束。剩下的16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已经经省级政府审议,报到生态环境部,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审查,由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从目前的情况看,初步估计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将达到或超过占国土面积25%左右的目标。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生态保护红线不是“无人区”,也不是发展的“真空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