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指导企业搞双碱法脱硫,现在又勒令改成单碱法,前后不过一两年。鼓励我们花几千万上的设备,说废就废了,真是叫人看不懂”一些手续合法、环保达标的企业,因“退得了城、入不了园、转不成产”而焦虑不安虽然国家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近两年来当地在环境治理中仍采取层层加码、

首页> 大气治理> 脱硫脱硝> 烟气脱硫> 评论> 正文

“新夹江现象”:环保“一刀切”带来的隐忧

2018-09-27 09:1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刘荒、李坤晟

“过去指导企业搞双碱法脱硫,现在又勒令改成单碱法,前后不过一两年。鼓励我们花几千万上的设备,说废就废了,真是叫人看不懂”

一些手续合法、环保达标的企业,因“退得了城、入不了园、转不成产”而焦虑不安

虽然国家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近两年来当地在环境治理中仍采取层层加码、级级提速的做法,使部分陶瓷企业苦不堪言、无所适从,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以“西部瓷都”著称的四川夹江,与广东佛山、山东博山、福建晋江并称“两山两江”,是国内名噪一时的四大建筑陶瓷产区之一。

1987年,夹江县黄土镇点燃了陶瓷产业第一把炉火。这个传统农业县因瓷而兴,短时间内集聚庞大资金、技术和人才,构建起一个活力四射的陶瓷产业集群,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赞为“夹江现象”。

2017年,夹江陶瓷销售收入达29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逾60%,龙头产业地位十分稳固。

然而,虽然国家生态环境部坚决反对、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近两年来当地在环境治理中仍采取层层加码、级级提速的做法,使部分陶瓷企业苦不堪言、无所适从,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红头文件说变就变,企业哪能跟得上?”

2017年2月,夹江县发布《关于陶瓷企业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的通告》,要求所有陶瓷企业关停煤气发生炉,统一改用天然气。

“通告要求4月10日和6月30日前分两批停炉,后来又担心环保督察时出问题,4月底‘一刀切’全关掉了。红头文件说变就变,企业哪能跟得上?”一家知名陶瓷企业负责人向记者抱怨道。

据夹江县环保局总工程师黄建斌介绍,陶瓷产业主要考核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记者发现去年4月份,由于“存在焦油隐患和达到容量上限”,当地有12家陶瓷企业被关停。据统计,全县共关闭271座常压煤气发生炉、75座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新厂投产还不到一年,水煤气就被咔嚓掉了。包括脱硫脱渣设备在内,浪费了近2000万,改用天然气还得再投900多万。”珠峰陶瓷公司副总经理郑富良支持环保从严,但反对随意加码,不顾企业死活搞“一刀切”。

虽然与水煤气相比,天然气更为清洁,但夹江县相关政府部门受访人士并不讳言,此前这些陶瓷企业大多手续合法、环保达标。曾任环境监察执法大队长多年的黄建斌说:“要是超标早就给它停了。以前达标也都上了环保设施。”

“达标不代表不排放,谁造成影响谁就有义务消除。以粉尘排放为例,国家标准是30毫克/m3,夹江标准是20毫克/m3,我们的标准比欧盟还要高,就是要做到超低排放。”黄建斌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一开始比水煤气价格仅高10%,这次一下子涨了30%,导致我们整个成本上升6%,利润全被吃掉了。”作为夹江产区规模最大的企业,广乐陶瓷公司董事长杨未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过去指导企业搞双碱法脱硫,现在又勒令改成单碱法,前后不过一两年。鼓励我们花几千万上的设备,就这么说废就废了,真是叫人看不懂。”杨未颇有些无奈。

新中源陶瓷的“煤改气”项目,说起来更是一本“冤枉账”。这家来自广东佛山的知名陶瓷企业,看中四川的天然气和劳动力优势来夹江投资,带动了当地陶瓷产业升级。公司行政总监汪绪发回忆,当时每次招工防盗门都被挤烂。2005年天然气供应紧张,第二年,新中源花了1亿多元建成15个煤气发生炉,成为夹江陶瓷业节能环保的典范。

2017年按要求“煤改气”后,新中源“一个多亿的煤气设备,拆废铁卖了两三百万。”汪绪发感叹,更让企业手足无措的是,刚改气就遭遇气荒,“去年冬天我们想开4个窑,可供应方连一半气都供不上。”

“煤改气”阵痛未息,“退城入园”生死考验又来

作为夹江知名的品牌运营商,名砖廊总经理毛晓勇感到生意越来越难做。由于代工厂家面临“退城入园”,随时都可能关闭停产,他“今年一直在处理库存,没敢再上新产品。月均销售收入已下滑70%以上”。

2017年5月初,还没从“煤改气”手术台上苏醒过来的夹江产区,又面临“退城入园”的生死考验。按照夹江县“退城入园”实施方案,在乐山高新区夹江基地“两化互动、城乡统筹”试验区以外的陶瓷企业,必须按规定时间停产搬迁,逾期将被强制关停。

“我有一个分厂在园区外,光搬迁就得6000万元。”夹江陶瓷协会会长、米兰诺陶瓷董事长胡正华说。

在“减量、提质、增效、入园”的政策目标背后,投资规模、亩均产值、生产能力、装备水平、质量控制、能耗水平和环保要求等准入标准具体明确,连同2018年年底的大限,高高矗立在这些陶瓷企业面前。

部分陶瓷企业反映个别准入条件高得离谱,以“单线生产能力1000万平方米、年产值8亿元”为例,当地几乎没有企业能做到;也有人抱怨政策不能总踩“急刹车”,搞得企业整天提心吊胆,甚至巨额投资都打了水漂。

“这边关停刻不容缓,那边准入门槛提高了”,夹江县经信局总经济师、园区办主任雷丹解释说,按照规划布局要求,夹江产区的78户陶瓷企业,有一半需要停产退出。

耐人寻味的是,虽然“退城入园”声势浩大,实施方案等红头文件却仅在政府内部流转。夹江陶瓷协会秘书长宁安全向记者证实,不光企业没有,连协会也只有一份送审稿。

据宁安全透露,在多家会员企业请求下,协会就此给县里打过几次专题报告,呼吁降低入园标准,增强企业信心。经信局也反映,处于观望状态的企业普遍缺乏投资信心。

“现在骑虎难下,不敢再投资了”

“如果企业停产搬迁,重新建厂达产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但企业停产后,工人面临失业,企业还贷困难,还有企业三角债……风险很大。”早年曾担任过县环保局副局长的宁安全,呼吁给企业更多时间。

一些手续合法、环保达标的企业,因“退得了城、入不了园、转不成产”而焦虑不安。

“有一个企业刚花几十万检修设备,结果让他6月30日停工。现在企业都不敢做检修,担心随时都有可能被叫停。”毛晓勇说。

还有部分企业反映,“退城入园”中存在暗箱操作,称一家知名陶企获批留在园外,一家原本应在6月底停产的企业至今仍在生产,导致部分企业担心政策松动,产生了观望情绪。

夹江县经信局副局长江毅并不否认这种现象。他解释说,前者厂区远离城区主干道才获得“赦免”,后者因有少量艺术陶瓷生产,但只获准运行到9月20日。

四川新顺通天然气公司是当地唯一的工业燃气供应商。在全县“煤改气”动员会上,该公司领导公开承诺不涨价、有气用。

“气荒、涨价一个都没落下!从去年11月到今年3月,很多企业都因缺气停产或半停产。”受访企业对新顺通违约失信表达不满,称之为光涨价不降价的“气老虎”。

面对企业的诘问,新顺通公司负责人也感到特别委屈。去年冬天持续出现气荒,是由全国供气形势决定的,既不是企业经营行为也无法左右。

“当时,每天缺口达八九十万立方米,只有计划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我们也只能按上游的调度供气。”该公司副经理许靖解释道。

由于自身气源供应不足,新顺通公司补充进口天然气。为避免价格倒挂发生亏损,他们对这类非管制资源按市场价格交易,导致供气价格随之上涨突破限价。

如今,宁安全听说邻县正在做集中供应水煤气的平台。他希望等对方运作成熟后,再向上汇报,看事情能不能有所转机。

有数据表明,陶瓷产业年均10万人的用工需求,使夹江成为外出务工大省四川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

与地方政府提出“高端化、新型化、融合化、多元化”,力争2020年陶瓷产值突破500亿的发展愿景相比,当地陶瓷企业的看法却不乐观。“现在骑虎难下,不敢再投资了。”杨未、郑富良等人的心态颇有代表性。

可见,夹江陶瓷已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如何运用环保治理的“金刚钻”,干好产业发展的“瓷器活”,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篇大文章。

原标题:“西部瓷都”四川夹江陶瓷企业何以进退维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