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垃圾处理厂,很多人会下意识地皱起眉头、捏起鼻子,避之不及。你知道广州中山的垃圾焚烧厂什么样吗?在垃圾处理问题上,普通市民能做些什么?
不臭的垃圾厂
神湾镇外沙村黄牛山脚下,一根烟囱高耸地矗立在青山中,烟囱下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
一辆车缓缓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颇具田园风格的园区,湖水绿、青草青,与蓝天白云相呼应,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车再往里开,便到达建筑的核心区。原来,这座建筑是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
这里除了看起来不像垃圾厂,闻起来也不像。
该厂由中山市广业龙澄环保有限公司负责营运。据第三方监管负责人黄彦城介绍,基地于去年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南部板芙、三乡、坦洲、神湾、大涌、横栏五个镇区,以及北部的小榄镇和东部的火炬开发区。
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内部,蓝天白云,与想象中的垃圾处理厂相差甚远。
时不时都有垃圾车装着垃圾进入基地。
垃圾车进入卸料平台前都需要先“过磅”。
该厂每天处理垃圾一千多吨。黄彦城表示,垃圾运来,经过地磅称重后,进入垃圾输送通道,再通过一个栈桥,输到卸料大厅,将垃圾送到垃圾库。
垃圾一般在垃圾库停留三到五天,进行脱水发酵之后,再把垃圾送到垃圾焚烧口进行焚烧。
整个垃圾池呈负氧状态,抽取氧气用于燃烧,而负氧状态也很好地避免了“垃圾味”的传播。
国家规定垃圾焚烧温度在850℃以上,在中控室,我们看到焚烧的实时温度在900℃到1000℃之间。
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气、二噁英等有毒有害气体。因此,要经过炉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进行处理。
达标的废气,会通过110米的烟囱排放。另外,燃烧后的废渣也要进行脱酸清洗,符合制砖标准的会送到制砖厂制作再生砖,不符合的则需要填埋处理。
垃圾焚烧只是后端处理
相比传统的填埋式,垃圾焚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资源,也能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但不管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只是垃圾的后端处理,要更好地应对垃圾处理日趋严峻的现状,还要看垃圾的前端处理,即垃圾分类是否做好。
一个焚烧炉一天能处理520吨垃圾,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检查焚烧炉是否正常运行。
不同的垃圾,需要的搅拌强度和加热温度不同,产生的气体也不尽相同。
黄彦城举了个例子,比如占比较大的厨余垃圾,含水率高、易腐烂发臭,且热值偏低。
焚烧时需要添加助燃剂,或者混合其他垃圾实现平均热值,不仅导致焚烧成本增高,而且不利于焚烧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
“目前,最迫切的是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的分类,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再利用。”黄彦城说道。
监管人员定时检查焚烧炉,保证燃烧正常行进。
黄彦城来自台湾,在环保行业工作多年,在垃圾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表示,台湾是较早实行严格垃圾分类回收的地区,居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不分类会被拒收或被处罚。
垃圾被收走后会分类进行处理,普通垃圾会被焚烧,可回收垃圾被送往垃圾回收点,被更严格细致地分类和回收再利用。
垃圾处理该何去何从
台湾的经验值得借鉴,而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正是中山走出的有效一步。
据统计,该基地每年运行8000小时,年发电量1.3亿度,年外供电1.05亿度/年,日处理垃圾能力达1040吨,年处理垃圾可达34.32万吨,可以有效实现将原生垃圾减容90%以上,每年可为中山节约土地300亩以上,创造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垃圾混合倒入垃圾池,其中的大型金属垃圾可能还会卡死搅拌车床,导致停炉。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自去年起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同年9月底由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启动垃圾智能分类试点工作,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分类回收。
垃圾分类并不难,只是需要养成一种意识和习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山的垃圾分类回收也能实践出“中山样本”。
原标题:一座不臭的垃圾焚烧厂,期待成为“中山样本”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