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同额高达9203.25万元的西北第一标兰州安宁区垃圾分类项目和合同额高达3.31亿元的垃圾分类第一标台州市黄岩区垃圾分类项目接连花落伏泰,以互联网+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异军突起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并以后来居上的态势成为垃圾分类市场第一中标力量,被业内媒体称为配角逆袭。科技型企业为何

首页> 环卫> 评论> 正文

配角逆袭?科技型公司缘何在垃圾分类中异军突起?

2018-08-03 13:33 来源: 中国固废网 作者: 丁宁

随着合同额高达 9203.25万元的“西北第一标”兰州安宁区垃圾分类项目和合同额高达3.31亿元的“垃圾分类第一标”台州市黄岩区垃圾分类项目接连花落伏泰,以“互联网+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异军突起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并以后来居上的态势成为垃圾分类市场第一中标力量,被业内媒体称为“配角逆袭”。科技型企业为何兴起,又能否继续稳坐垃圾分类市场头把交椅?

垃圾分类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方式,购买年限集中在1-6年,购买区域由单个试点向全域统筹扩散。垃圾分类领域的活跃企业包括科技技术类、环卫类、资源循环再生类以及其他四大类,随着合同额高达 9203.25万元的“西北第一标”兰州安宁区垃圾分类项目和合同额高达3.31亿元的“垃圾分类第一标”台州市黄岩区垃圾分类项目接连花落伏泰,以“互联网+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科技型公司异军突起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并以后来居上的态势成为垃圾分类市场第一中标力量,被业内媒体称为“配角逆袭”。

科技型企业为何兴起,又能否继续稳坐垃圾分类市场头把交椅?在垃圾收费全面推广之际,信息化作业能否攻克垃圾收费成本高、收缴难的普遍困境?E20研究院从政策、行业及市场三方面对此加以解析。

一、政策:管、干分离、职能演变带来信息化监管诉求

近十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政府的职能逐步从“管干一体”走向“管干分离”,对购买服务的依托逐步加强,政府侧信息化整体需求基本定型,部分城市率先完成搭建工作。

2017年,多年“步履蹒跚”的垃圾分类终于迎来加速发展的重磅文件,年头,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开启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时代;岁末,住建部再补一剂“强心针”,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建城【2017】253号)(《通知》),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基础上,明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46个试点城市为“先锋部队”,垃圾分类强制推行攻坚战打响。

进入7月份以来,垃圾分类的热度更是不亚三伏,政策上46城强制分类正式扩容至294个地级市,并在《固废法》修改草案中再次强调垃圾分类及收费工作的全面推广。7月末,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对配套设施完备、已经具备条件的用户,推行垃圾计量收费,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等政策。此外,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创新垃圾处理收费模式,提高收缴率,一方面鼓励各地环卫部门积极创新,通过收费方式的改变解决“收不上来”的难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便民服务的要求。在群众“只跑一次”、“无纸化办公”的倡导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加便捷的垃圾收费将更易于被广大接受。而随着环卫市场化大潮的涌起,在一系列垃圾分类和收费政策要求,将信息化应用在监管、应急、考核和决策等环节的需求进一步提高。

2008至2018年间,政府侧信息化项目成交约10亿元,其中仅2017年就有约5亿元成交,政策催暖下市场迎来井喷。

二、行业:分类、收费双管齐下,行业需求井喷东风正劲

进入2018年来,市场方面也反响强烈,7月来已接连爆出多个千万级项目,其中黄岩区垃圾分类项目更是凭借3.31亿运营额,成为全国垃圾分类“第一标”。

图:1到7月份垃圾分类项目中标额(7月6日前)

垃圾分类前6个月共开标项目/标段219个,1至3月份持续走高,4到6月份增长放缓。7月份迎来快速爆发期,仅前6天就开标38个,中标总金额超过4.964亿,平均项目中标额1306万。其中江苏省开标15个,浙江省9个,证实了长三角地区垃圾分类全国领先的地位。

图:7月1日-7月6日垃圾分类中标项目金额分布

图:7月1日-7月6日垃圾分类中标项目省份分布

38个项目中运营服务类项目31个,设备类6个,考核服务类1个,运营服务以81.6%的占比成为垃圾分类招标市场的主流模式。

图:7月1日-7月6日垃圾分类中标项目类型分布

三、市场:分类市场百家争鸣,IT型企业配角逆袭

火热的垃圾分类市场吸引了来自四路八方的英雄豪杰,末端运营企业、环保技术厂商、环卫服务公司、IT企业、回收企业及供销合作企业等均力争在垃圾分类运营领域分得一杯羹。作为垃圾分类主流模式的运营服务类市场,如今被这几大类型的企业占据。

1、末端运营企业,由后端处置业务向前端分类业务延伸,在垃圾的分类处置方面具备优势。以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填埋等领域运营为业务的末端运营企业,具备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资本积累和渠道积累,同时具备垃圾分类处置的优势,能够彻底解决“前端分类、后端混合”的缺陷,如启迪桑德、北控水务、锦江集团等。

2、环保技术厂商,从事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研究的企业,如生物质垃圾处理技术研究、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与微生物处理技术结合等技术研发于应用的企业,以技术为切入点进入垃圾分类行业,代表企业有泰莱生物等。

3、环卫服务公司,具备丰富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经验,能够在环卫和分类一体化项目的竞争中赢得优势,代表性企业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作业保洁公司和物业,如侨银环保、北京环卫等。

4、IT企业,这类企业多为环卫相关的IT企业出身,从提供信息化监管平台到提供垃圾分类整体运营服务,所谓生得逢时,正赶上了国家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好时机,在垃圾分类运营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代表企业有伏泰科技、联运环境等。

5、回收企业,最早带动了上门回收、微信预约回收等互联网分类模式,以可回收垃圾回收为初衷,逐渐将业务扩展到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全流程,代表性企业有虎哥、小黄狗、成都奥北环保等。

6、供销合作及再生资源处理企业,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主力军,在垃圾分类的农村市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今年4月12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为此专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供销经字201811号),今后将由越来越多的此类企业参与垃圾分类。代表性企业有浙江省再生资源集团、苏州市再生资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

尽管垃圾分类市场涌入者众多,但与不少类型企业表现平平相比,IT公司反而由最初的不被看好,到现在频繁出现在垃圾分类大项目名列中。科技型企业缘何成为市场青睐对象?

E20研究院认为,科技及技术类企业在垃圾分类领域异军突起与目前我国垃圾分类项目的运营模式有较大关系。目前,我国较为常见的垃圾分类运营模式是以为居民建立“绿色账户”或相似手段为基础,结合大数据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管理和奖惩。这种模式使得以软件系统开发及大数据收集利用为主要竞争优势的科技类公司有机会以开发垃圾分类APP等为契机进入垃圾分类运营项目的竞争。

很多城市垃圾分类项目运行之初,主要做法是划分试点区域,引入市场化企业,通过“耳提面命”的持续宣教和“狂轰滥炸”的疯狂投入达成效果,短中期来看对企业能力的要求不高。放眼长远,垃圾分类工作最终是要从片区走向全市、走向农村的,这种“烧钱”的模式也不可能一直下去,构建可推广、长期稳定、经济可行的垃圾分类体系,成为对运营企业实力的最大考验。企业必须具备科学制定运营方案的能力,高效执行的能力,建立高效管理体系的能力,为垃圾分类长期运营循环“造血”的能力。

科技型公司中部分是从环卫信息化业务起家。和贸然“闯进”行业的“野蛮人”相比,对环卫全流程业务更加精通,对政府和企业垃圾管理的需求更加熟悉。丰富的项目经验,造就了科技型公司更加成熟的方案设计和运营执行能力。而和传统环保、环卫企业相比,科技型公司为政府提供了更多有用的数据资源。从长远来看,数据即资产,整个分类过程中的业务监管数据、作业考核数据、公众参与数据,借由科技公司数据整合、分析的能力,为垃圾分类工作的长远规划打下了数据基础。

据统计,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伏泰科技以 58418.12万元的中标金额位列垃圾分类企业梯队第一名,市场占有率约20%,连续十年蝉联环卫信息化行业第一,苏州智慧环卫、厦门智慧环卫、南宁餐厨、武汉固废这些经典项目都出自伏泰科技之手。深耕环卫行业十年的伏泰建立了良好的政府关系和项目经验;在物联网、大数据方面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为垃圾分类宣传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土壤。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借由用户分类习惯的记录,利用大数据技术引流推送,可以针对分类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督导和营销,让宣传工作真正落地;在管理决策方面,100多座城市实践,400多个项目沉淀为垃圾分类管理决策提供了更高效、更科学的依据;在弥补政府费用不足方面,伏泰引入超市、社区等商业资源进入电子积分兑换体系,构建垃圾分类商业体系,为垃圾分类持续“造血”的创新举措,能够在垃圾分类项目后期产生积极效果。

在互联网+垃圾分类的大环境下,以伏泰为典型代表的部分科技公司凭借在数据积累、渠道积累、经验沉淀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上半年集中爆发。随着分类政策的持续推动,垃圾分类的火热态势将在下半年持续蔓延,垃圾分类道阻且长,市场千变万化,后续发展还需静观。

原标题:配角逆袭?科技型公司缘何在垃圾分类中异军突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