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多个不同污染类型地块的修复工程。修复技术虽然能清除污染物,但由于地块条件和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复杂性,导致某些地块实施污染物清除的成本很高,且清除效果不理想。从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来看,除修复技术外,还有风险管控技术,主要是利用工程措施将污染物封存在原地

首页> 环境修复> 场地修复> 评论> 正文

修复治理还是风险管控?专家为你细说异同

2018-06-06 07:36 来源: 环境论评 作者: 王兴润

摘要: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多个不同污染类型地块的修复工程。修复技术虽然能清除污染物,但由于地块条件和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复杂性,导致某些地块实施污染物清除的成本很高,且清除效果不理想。从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管理经验来看,除修复技术外,还有风险管控技术,主要是利用工程措施将污染物封存在原地,限制污染物迁移,切断暴露途径,降低污染物的暴露风险,保护受体安全。风险管控技术的施工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工程建设周期短,对不同类型的污染都具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效果。《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部令第42号)第四章风险管控和第五章治理与修复也分别对两种方式进行了要求。本文对两种工程措施的区别和各自的侧重点进行简要剖析。

一、治理与修复工程的治理对象和目标较明确;风险管控工程的防控对象和防控目标须根据具体地块的污染特征确定

治理与修复工程的治理对象往往是受污染土壤、地下水及建筑垃圾等,治理目标有明确的限值要求。如采用治理后异地处置,则对清挖后的基坑和侧壁有清挖限值,根据治理后的土壤去向提出治理后的目标值,如进入填埋场一般要求浸出浓度达到相应的限值。如采用治理后原地处置,则根据地块的规划用途提出治理的目标值。因此,如果不同地块规划用途一致,则基坑和侧壁的清挖值基本接近。如果治理后的土壤去向相同,则治理后的目标值也基本接近。当然,由于地块的地理位置敏感性、当地的气象条件等因素不同,清挖值和治理后的目标值会稍有差异。

风险管控的对象须根据不同地块的情况确定,建议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包括:(1)地块是否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和涉及的关注对象;(2)地块周边范围内是否有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栖息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居民生活区等敏感用地保护对象;(3)地块周边范围内是否有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保护对象;(4)地块周边范围内是否有地下水使用情况。管控目标往往难以用某一量化指标确定,建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1)将管控工程措施所采用的工程材料用量、工程施工方案完成情况作为管控工程验收标准之一;(2)有效消除或减轻风险保护对象的暴露风险,据此提出某一可量化的管控目标限值;(3)风险管控工程长期监测方案和落实情况;(4)制度控制落实情况。

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技术路线须根据污染物类型、工期等地块具体特征确定;风险管控工程的技术路线与污染物类型、工期等因素关系不大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技术是通过降低污染物浓度方式降低污染物风险。因此技术路线的考虑因素较多,主要有污染物类型、地块开发利用规划、工期、周边可利用设施、周边居民可接受程度、工程投资等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污染物类型和开发利用规划。根据国内已有工程的总结情况,有机类污染地块主要修复技术类型包括:化学氧化、常温解析、原位/异位热脱附、水泥窑共处置等几种;重金属类污染地块主要修复技术类型包括:固化/稳定化+回填或填埋技术;淋洗+回填或填埋技术;水泥窑共处置技术等几种。

风险管控技术通过切断污染物迁移途径降低污染物风险,污染物浓度不降低。风险管控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控源(移除或者清理重污染源);切断暴露途径(采取水平覆盖、雨水导排、地下水垂直阻隔和疏导控制等隔离阻断措施,防止污染扩散);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长期环境跟踪监测;制定应急补救措施以防出现污染扩散。因此,风险管控技术往往不针对特定污染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地块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三、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和风险管控工程对地块污染调查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不同

针对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地块污染调查工作过程中需重点掌握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土壤污染分布和面积、土壤污染深度和土方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地下水污染水量等。上述成果将为下一步制定修复技术方案和估算修复投资成本作依据。

针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地块污染调查工作过程中需重点掌握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物迁移转化特性、重污染源的空间分布、污染物迁移至风险管控对象的暴露途径,如挥发性污染物大气挥发、土壤扬尘、地表径流、地下水迁移等。特别是为了解污染物随地下水迁移的途径须掌握地块的水文地质特性和污染物随地下水迁移的规律。上述成果将为下一步制定切断污染暴露途径的风险管控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四、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和风险管控工程对地块后期管理的要求不同

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工程完成后,可根据修复目标进行相应的开发利用活动。同时,经验收合格后,往往无需后期的维护和跟踪监测。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完成后,地块活动不能扰动污染土壤,破坏已建成的管控工程措施。同时,由于管控工程没有降低污染物浓度水平,因此,需建设完善的制度控制措施、长期监测制度、以及完善的污染泄漏应急预案。

总结

风险管控技术并不是新兴技术,在我国的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质工程和土木工程等方面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和大量成功的工程案例。垂直阻隔技术以帷幕灌浆、垂直柔性防渗等技术为代表。表层阻隔用于垃圾填埋场封场防渗,防止降水进入填埋区,减少和防止渗滤液的产生。表层防渗通常采用复合防渗措施,利用土工膜、黏土等建立复合防渗层,强化防渗效果。

风险管控技术的投资成本相比修复治理来说较低,在地块暂无开发利用计划的情况下,采取风险管控措施控制污染物进一步产生环境影响是当前条件下较明智的一种做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第十二条也要求: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开展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可以预见,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在我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从国外的应用经验看,风险管控是一类很有应用前景的地块风险控制技术。鉴于我国污染地块修复工作刚开始起步,由于经济能力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地块都实施污染物清除修复,对部分地块采用工程控制措施是较适宜的选择。

原标题:修复治理,还是风险管控?专家为你细说异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