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日前,山东省环保厅发布水质 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泰安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青岛谱尼测试有限公司、青岛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文建、张慧、朱晨、王桂勋、岳太星、李红莉、丁波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水质 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警告:实验中使用的溶剂和试剂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应尽量避免与这些化学品的直接接触。样品制备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时应按规定要求佩戴防护器具;所用试剂及分析后的样品需回收并进行安全处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12种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中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二甲嘧啶;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脱水红霉素、罗红霉素、螺旋霉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当富集水样体积为500 ml,浓缩后定容体积为1.0 ml,进样体积为20 μl时,固相萃取的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7 ng/L~6.9 ng/L,测定下限范围为2.8 ng/L~27.6 ng/L,详见附录A。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方法原理
水样调节pH为2.0~4.0左右,经滤膜过滤除去颗粒物,水样中的抗生素类化合物经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分离检测。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根据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定性,内标法定量。
4 干扰与消除
在本方法规定的条件下,为防止金属离子与抗生素结合形成络合物,干扰固相萃取过程,降低此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可向水样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四钠,抑制金属离子的干扰。水中余氯等其他具有氧化性的有机物会干扰磺胺类抗生素的测定,可向水中(按0.5L计)加入150 mg抗坏血酸去除干扰。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不含目标化合物的纯水。
5.1 盐酸: (HCl)=1.189 g/ml,分析纯。
5.2 硫酸: (H2SO4)=1.84 g/m,分析纯。
5.3 乙腈(CH3CN),色谱纯。
5.4 甲醇(CH3OH),色谱纯。
5.5 甲酸 (HCOOH):色谱纯。
5.6 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分析纯。
5.7 抗坏血酸(C6H8O6)。
5.8 盐酸溶液:量取50ml盐酸(5.1),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纯水定容到100 ml。
5.9 硫酸溶液:c(H2SO4)=4.0 mol/L。量取22 ml硫酸(5.2),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纯水定容到100 ml。
5.10 pH=2.0去离子水:用盐酸(5.8)溶液调节去离子水至pH=2.0。
5.11 0.1%甲酸去离子水溶液:量取0.5 ml甲酸(5.5),缓慢加入到纯水中,待温度降至室温后,用纯水定容到500 ml。
5.12 甲醇/乙腈混合溶液:1+1。
5.13 0.1%甲酸甲醇/乙腈混合溶液:量取0.5 ml甲酸(5.5),缓慢加入到甲醇/乙腈混合溶液(5.12)中,用甲醇/乙腈混合溶液定容到500 ml。
5.14 稀释溶剂:0.1%的甲酸去离子水溶液(5.11)/0.1%甲酸甲醇/乙腈混合溶液(5.13),3+1。
5.15 抗生素标准贮备液:ρ=100 mg/L(参考浓度)
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也可用标准物质(纯度≥95%)制备。贮备液在0℃-4℃避光保存或参照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使用标准物质制备标准贮备液的参考方法:准确称取10.0 mg抗生素类化合物标准物质,溶于100 ml甲醇(5.4)中,最终浓度为100 mg/L。
脱水红霉素可直接购买标准物质(纯度≥95%)或者由红霉素制备,推荐的制备方法为:量取400 μl 100 mg/L红霉素贮备液于20 ml棕色瓶中,加入19.6 ml甲醇(5.4),然后加入约10 μl硫酸溶液(5.9)调pH至酸性,室温静置4 h后完成转化过程,可于-10℃以下避光保存2个月。
5.16 抗生素类化合物标准使用液:ρ=1.0 μg/ml(参考浓度)
将12种抗生素类化合物标准贮备液(5.15)按需要用甲醇(5.4)稀释。标准使用液于-10摄氏度以下避光保存,保质期2个月。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5.17 内标贮备液:ρ=200 μg/ml(参考浓度)
内标物为13C3 Atrazine(阿特拉津)。内标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也可用标准物质(纯度≥99%)制备。贮备液应在-10℃以下避光保存或参照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5.18 替代物贮备液:ρ=200 μg/ml(参考浓度)
喹诺酮类回收率替代物为环丙沙星-d8、磺胺类回收率替代物为磺胺二甲氧嘧啶-d6、大环内酯类替代物为脱水红霉素-d6。替代物可直接购买有证标准溶液,也可用标准物质(纯度≥95%)制备。贮备液应在-10℃以下避光保存或参照制造商的产品说明。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5.19 内标使用液:2.0 μg/ml(参考浓度)
将内标贮备液(5.17)按需要用甲醇(5.4)稀释。内标使用液于冷冻保存,保质期1个月。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5.20 替代物使用液:2.0 μg/ml(参考浓度)
将替代物贮备液(5.18)按需要用甲醇(5.4)稀释。替代物使用液于冷冻保存,保质期1个月。使用时应恢复至室温,并摇匀。
5.21 固相萃取柱:填料为二乙烯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HLB)或同等柱效的萃取柱,规格为6 ml/500 mg。
5.22 滤膜:0.7 µm玻璃纤维或其他材质等效滤膜。
5.23 滤膜:0.22 µm聚四氟乙烯或其它等效滤膜。
5.24 氮气:纯度≥99.99%。
6 仪器和设备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A级玻璃器皿。
6.1 固相萃取装置:自动或手动,流速可调节。
6.2 浓缩装置:自动氮吹浓缩仪或K-D浓缩器等性能相当的设备。
6.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化源(ESI)。
6.4 色谱柱:C18或等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参考规格为:50 mm(长度)×4.6mm(内径),1.8 µm(填料内径)。
6.5 样品瓶:1000 ml带聚四氟乙烯内衬垫瓶盖的棕色玻璃瓶。
6.6 微量注射器:10 μl、20 μl、50 μl、100 μl、250 μl。
6.7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7 样品
7.1 样品的采集
参照HJ/T91和HJ/T164的相关规定采集样品。
用预先洗涤干净并干燥的磨口棕色玻璃瓶采集水样,样品采集时应充满样品瓶(6.5),不留空隙。
7.2 样品保存
水样于现场立即添加盐酸溶液(5.8)调节样品pH为2.0~4.0左右,并加入150 mg抗坏血酸(5.7)及0.25 g EDTA(5.6),在0℃~4℃冷藏避光保存,7天内分析完毕。
7.3 试样制备
7.3.1 样品预处理
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法富集前,水样采用孔径为0.7 μm的玻璃纤维膜(5.22)过滤。
7.3.2 固相萃取法
分别用5 ml 甲醇(5.4)、5 ml去离子水、5 ml pH=2.0去离子水(5.10)活化固相萃取柱(5.21),保证小柱柱头浸润。量取500 ml水样,加入25.0 μl替代物使用液(5.20),采用盐酸溶液(5.8)调节水样pH为2.0~4.0左右,水样以10~15 ml/min的流速通过小柱。用去离子水淋洗小柱,去除小柱上的EDTA。之后用氮气(5.24)吹扫、干燥小柱。再用10 ml甲醇(5.4)以5 ml/min的流速洗脱小柱,洗脱液接收于收集管中。洗脱液经氮吹(5.24,注意保持液面微微波动)浓缩至0.5 ml左右,加入内标使用液(5.19)25 μl,用稀释溶剂(5.14)定容到1.0 ml,过0.22 μm有机滤膜后待测。
7.4 空白试样制备
7.4.1 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按照水样处理(7.3)相同操作步骤,制备固相萃取法空白试样。
8 分析步骤
8.1 仪器参考条件
8.1.1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流动相:0.1%甲酸甲醇/乙腈混合溶液(5.13,A相),0.1%甲酸去离子水溶液(5.11,B相)。梯度洗脱程序见附录B。
流速:0.3 ml/min。
柱温:40 ℃。
进样体积:20 μl。
8.1.2 质谱参考条件
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
毛细管电压:4000 V,干燥气体温度:350℃,雾化器压力:35 psi
干燥气体流速:10 L/min。
多离子反应监测方式(MRM),具体条件参见附录C。对于不同质谱仪器,参数可能存在差异,测定前应将质谱参数优化到最佳。
8.1.3 仪器调谐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在规定时间和频次内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仪器质量轴和分辨率调谐校正,以确保仪器处于最佳测试状态。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质量数出现明显偏差或灵敏度大幅度下降时,应立即重新对仪器进行质量轴和分辨率调谐。
8.2 校准
8.2.1 校准曲线的绘制
取一定量抗生素类化合物标准使用液(5.16)、内标物(5.19)及替代物使用液(5.20)于2 ml进样小瓶中,制备不含原点的标准系列(至少5个浓度点),使抗生素类化合物及替代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 μg/L、5.0 μg/L、10.0 μg/L、20.0 μg/L、50.0 μg/L、100 μg/L和200 μg/L(参考浓度),内标的质量浓度为50 μg/L(参考浓度)。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对标准系列溶液进样,以标准系列溶液中目标组分的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对应的峰面积(或峰高)与内标物峰面积(或峰高)的比值和内标物浓度的乘积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详见附录。
y=ax+b (1)
式中:x-目标组分浓度,μg/L
y-目标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比值与内标物浓度的乘积
a- 校准曲线斜率
b- 校准曲线截距
8.2.2 液相色谱/质谱图
8.3 测定
8.3.1 试样测定
按照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测定。
8.3.1 空白试验
按与试样测定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8.1)进行空白试样(7.4)的测定。
9 结果计算与表示
9.1 目标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每种被测组分选择1个母离子和2个子离子进行监测。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试样中待测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标准样品中目标组分的保留时间比较,相对标准偏差的绝对值应小于2.5%;且待测样品谱图中,各组分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Ksam)与浓度接近的标准溶液谱图中对应的定性离子相对丰度(Kstd)进行比较,偏差不超过表1规定的范围,则可判定为样品中存在对应的待测物。12种抗生素类化合物、3种替代物及1种内标物的MRM谱图见附录D。
(2)
式中:Ksam-样品中某组分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
A2-样品中某组分定性离子对的峰面积(或峰高),
A1-样品中某组分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或峰高)。
(3)
式中:Kstd-标准品中某组分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
Astd2-标准品中某组分定性离子对的峰面积(或峰高),
Astd1-标准品中某组分定量离子对的峰面积(或峰高)。
表1 定性确定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 单位:%
9.2 目标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目标化合物经定性鉴别后,根据定量离子的峰面积,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9.3 结果计算
根据样品中抗生素各组分的峰面积,对应的内标物峰面积和内标浓度,按照公式(4)计算样品中抗生素的质量浓度。
(4)
式中:ρi-样品中目标组分i的质量浓度,μg/L;
Ai-样品中目标组分i的峰面积(或峰高);
Ais-样品中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
ρis-样品中内标物的质量浓度,μg/L;
a-标准曲线的斜率;
b-标准曲线的截距;
Vi-定容后体积,ml;
V-水样体积,ml。
9.4 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的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 精密度和准确度
10.1 精密度
6家实验室对抗生素浓度为0.0400 μg/L、0.200 μg/L、0.400 μg/L统一空白加标样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
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11.0%;4.6%~14.0%;5.3%~12.8%;
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1%~20.6%;11.2%~17.2%;8.1%~16.3%;
重复性限范围为0.009 μg/L ~0.012 μg/L;0.032 μg/L ~0.052μg/L;0.052μg/L ~0.092 μg/L;
再现性限范围为0.013 μg/L ~0.021 μg/L;0.060 μg/L ~0.102μg/L;0.096μg/L ~0.160 μg/L。
10.2 准确度
6家实验室对地下水、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加标浓度分别为0.0400 μg/L、0.200 μg/L、0.200 μg/L、0.400 μg/L。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5.5%~102%,76.3%~88.5%,72.3%~109%,77.5%~90.3%,加标回收率最终值为77.7%±30.5%~102%±31.0%,77.5%±30.6%~85.5%±31.6%,77.5%±25.9%~109%±43.5%,77.5%±27.1%~86.3%±34.8%。
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统计见附录E。
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1.1 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0。
11.2 空白分析
每次分析至少做一个实验室空白,实验室空白中检出目标组分的浓度应低于方法检出限。
11.3 平行样的测定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需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应控制在25%以内。
11.4 基体加标
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需做一个基体加标样,加标量为样品中目标组分含量的0.5%~2倍,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应在60%—130%之间。
11.5 校准
11.5.1 初始校准
在初次使用仪器,或在仪器维修、更换色谱柱或连续校准不合格时需要进行初始校准。即建立标准曲线。
11.5.2 连续校准
用分析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点进行连续校准,每20个样品或每批次(少于20个样品/批)进行1次连续校准,测定值与校准点浓度值的相对偏差应≤20%,否则需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11.6 替代物
每个样品加入都需要加入替代物,替代物回收率应控制在在60%—130%之间。
11.7 固相萃取小柱
每更换一批次固相萃取小柱要进行回收率验证,以满足方法质控要求。
12 废物处理
使用过的标准物质不能随意倾倒,应集中存放。实验操作过程产生的有机溶剂废液,应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表A给出了本方法中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固相萃取法以500 ml水样计。
表A.1 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液相色谱参考条件
表B.1 液相色谱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质谱参考条件
表C.1 目标化合物、替代物及内标物的多离子反应监测条件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标准物质、替代物及内标物质MRM谱图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表E.1 方法的精密度
表E.2 方法的准确度
原标题:水质 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