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是否会向大气排污?答案是肯定的,任何工业都会排污。水泥生产能否杜绝排污?很不幸,目前的技术还不可能,除非停产。既然水泥生产有污染,为什么不停产?因为少了水泥,城市建设将停止。以上简单的几组问答并非想为污染环境的水泥企业洗白,只是想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水泥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首页> 水处理> 工业废水> 评论> 正文

水泥=重污染?行业何时才能破除公众的误解?!

2018-05-13 08:16 来源: 水泥砼行

水泥生产是否会向大气排污?答案是肯定的,任何工业都会排污。水泥生产能否杜绝排污?很不幸,目前的技术还不可能,除非停产。既然水泥生产有污染,为什么不停产?因为少了水泥,城市建设将停止。

以上简单的几组问答并非想为污染环境的水泥企业洗白,只是想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水泥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问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海螺水泥某厂排放对周边居民区造成污染,并附上现场图。看到图片之后,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水泥专家直言,这哪里是熊熊烟尘排放的现象,只是水泥生产中所产生的水蒸气而已,外界理解为“烟尘”吓人排放,实为误解。那么,为何社会公众和媒体会对水泥生产产生这么多的误解呢?这其实与长期以来公众对水泥行业形成的偏见有关。

上述报道所提及的照片

笔者想借此机会,让公众对水泥工业近年来为减少污染物排放、消化城市及其他工业垃圾所做出的努力有所熟悉。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个方面内容让公众了解水泥行业在环保事业上的努力。

多维度提高排放标准创新环保方式

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相较于十年前的2004版无论在颗粒物、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排放指标方面都有显著收紧,颗粒物收紧至30mg/m3,二氧化硫收紧至200mg/m3,氮氧化物收紧至400mg/m3.从并增加了特别排放限值这一概念(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指标则为20mg/m3、100mg/m3和320mg/m3)。较之前2004版标准排放限值收紧了50%。新标准发布后,水泥企业立即投入改造,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排放要求。与此同时,不少水泥企业着手将已在煤电行业成熟的超洁净排放引入行业。

以金隅水泥为例,实行超洁净排放后,颗粒物放量达到了10mg/m3以下,金隅鼎鑫窑尾颗粒物排放浓度甚至降低到1.23mg/m3,已经远远严于国家标准。再如作为民营企业的大地水泥,也积极承担环保义务,实行超洁净排放,将颗粒物排放量降到10mg/m3以下。

扶绥海螺一景

虽然国家层面的环保对于水泥企业的环保标准在2014年后未有大幅修改,但各地区通过多种形式逐步提高排放标准。去年,河南省、江苏省先后提出要求水泥生产实现超低排放。河南省更是全面要求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近河北省也已就水泥生产实现超低排放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程序。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表示2018年10月底前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水泥企业2019年1月1日至3月15日期间不再实施错峰生产。错峰生产的初衷即避免污染物叠加,达到超低排放限值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在严格的环境要求下,由于水泥生产超低排放,已经没有必要额外采取限停产措施。

就在上月,水泥协会乔龙德会长在2018年水泥行业50强企业参加的论坛会议明确要求水泥50家大型企业率先要向“10、50、100”排放标准看齐。

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行业迅速推广,也是水泥行业努力有效降低化石能源所做出的努力之一。余热发电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尝试到今天的标配。实践证明,余热发电在水泥节电方面作用和效益是明显的。据行业专家调研,目前国内余热发电利用出色的企业已经可以达到吨熟料发电在35kW˙h--38kW˙h,更有可以达到40kW˙h以上。

铜陵海螺

始终处于国内水泥行业环保第一梯队的台泥更是行业典范,台泥和平厂被称为全球第一个将循环经济整合在一个水泥工业区里的案例。前董事长辜成允说过,“环保不是成本,而是责任。”

台泥已故董事长辜成允曾表示,台泥正在形成一种全新的水泥生产模式--以高温(1800℃)作业的水泥厂、发电厂以及垃圾焚化厂为基础,全面资源化能源回收,尾端产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钙回路碳捕捉”的技术捕捉90%以上二氧化碳,开发二氧化碳的商机,未来这一商机很可能大过水泥制造本身。

顺应时代需要努力成为城市伴生企业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污染排放标准和降低电耗水平,水泥行业为了实现实现向环保产业华丽转身目标,将目光投向水泥窑协同处置。以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大型水泥集团为领军的协同处置技术在国内遍地开花结果。

以海螺水泥在铜陵的协同处置项目为例,2010年投产至今已无害化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白余万吨,两套处置系统全部投产,日处理垃圾可达600吨。社会各界人士考察络绎不绝,凡到过现场的参观过的都赞不绝口。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例如2016年8月,贵州省贵阳市等6个市(州)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实施方案及8个项目建设方案获得了国家工信部、财政部的批复,列为国家级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试点示范项目,并得到了财政部、工信部资金补助。

铜陵海螺垃圾处理项目厂房外景

截至2016年底,贵州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污泥)项目共13个,项目总投资13.26亿元。已投入的9个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2950吨;另有4个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仍在规划建设中。已投产的项目对当地创建环境模范城市,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贵州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保护绿水青山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项目中就有海螺贵定和海螺遵义协同处置项目。

工业危废相较于城市生活垃圾来说污染程度更高,处理难度也更大。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郑建辉说:“保守估计,2016年工业危废产生量超过8800万吨。若算上医疗废物,危废实际产生量超9000万吨。然而,2015年环保部门核准的危废经营能力5263.9万吨,实际经营规模仅1536万吨,不足30%。”

水泥行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进军危废处置领域。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承担了风险。如果没有自觉做到“同呼吸、共奋斗”,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的精神,那是万万做不到的。目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有347万吨。福建、江苏、江西超过30万吨。未来两年全部投产后形成526万吨/年的能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能力爆发式增长,覆盖25省市。全部投产无疑将有效缓解所在地工业危废无法处理或者处理不彻底等问题。

种种迹象表明,水泥行业早已在行动,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脱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而奋斗,正在努力成为城市伴生默默无闻的清道夫。公众应当客观看待水泥企业在生产中的污染排放问题。当然,由于企业之间工艺和设备的差异,管理水平高低,环保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是必须做到的。

依据《环境保护法》在要求水泥生产企业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也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对社会公众对水泥企业的质疑,举报,做出权威答复和处理。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对水泥企业如存在的环境问题,该要求整改的责令整改,该处罚的下达行政处罚,对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该肯定的应予肯定。不言语,做个“群众”也是不应该的。

原标题:水泥=重污染?行业何时才能破除公众的误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