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延续前一篇的管理体系文章继续讨论在污水厂内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在理解了建设设备管理体系的内容以后,我们要来了解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需要包含那些内容,如何把污水厂的设备都纳入这个体系中做好系统化的管理。这些也是污水厂在建设完成一个设备管理体系之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对于污水厂的设备来说,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管理需要对设备的购置开始,到设备的报废为止,围绕设备的生命周期的一个管理系统,通过系统中完善的信息化和保养维护体系,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置换投入成本,减少工艺运行风险等。那么对污水厂的建立的设备管理体系,需要纳入的内容都有哪些呢?
1、设备信息化管理
首先是在污水厂内建立设备信息库,对已运行的设备要进行型号,功率,采购及安装年份,服务年份,备品备件,维修状况,配套设备等等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新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实现从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为固定资产;设备成为固定资产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的全过程;同时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的情况记录的信息化。
对设备进行完整的信息化统计是整个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整个设备的管理体系需要对全厂的设备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化管理。这样的设备就能全部的纳入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设备管理体系基础建设。这样的工作类似于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不过更加偏重于设备的盘查登记。污水厂需要进行详细的,不遗漏的全面的登记,为了便于统计设备情况,可以根据工艺流程进行区段的划分,各区段内的设备进行造册登记,这样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用途都能一清二楚,更便于今后的管理。
登记造册完成以后,还要对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设备的后期维护的工作繁琐并且量大,需要详细的进行登记,通过对设备的维护管理实现痕迹化管理,得到良好的设备运行状况的管理工作。
2、设备的维修管理
对于任何污水厂来说,设备的维修在设备管理中要占到非常大的一部分,部分污水厂的设备检修仍然处于一个救火的模式,设备损坏以后,急忙的进行抢修,日常的时候,都在一个休息等待的状态下,设备的维修成为突发性事件。而且在一台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连锁诱发更多的设备出现问题(墨菲定理的实际应用),这样将会导致维修人员疲于奔命,同时由于关键设备需要快速修复,保障工艺的稳定运行,一般都会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措施进行临时性的弥补,过后又往往不能及时恢复,导致下次故障出现演化成更大的设备故障问题。因此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污水厂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重点内容之一。
建立设备维修体系,需要对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行合理的分解,通过建立合理的检修机制,降低应急检修的频次,实现设备的稳定运行。就需要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进行检修方式的确定。
一般来说风险度越高的设备需要建立更高等级的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拥有技术保障的同时,进行预防性的检修。这个预防性检修需要针对不同设备进行设定,根据前面建立的设备统计档案,罗列设备的易发生故障点,针对故障点实施定期的预防性检修。把设备的定期性检修和设备的定期维护相互结合,实现设备运行风险的可控。很多污水厂都有变配电设备,供电系统每年会对设备进行预防性实验及维护,这种做法,在建立预防性检修的机制上可以进行参考引入。
风险等级较低的设备建立一般等级的检修机制,根据检修的难易程度,设备冷热备的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预防性检修,同样也是基于设备的频发故障点的检修,这样的检修更有针对性和预防性,能够很好的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
现阶段的污水厂采用的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预防性的检修在厂内自有员工有时难以完成,特别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设备,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厂家人员来进行维护,因此对于复杂程度更高的设备,在采购时,就要明确约定设备厂商提供定期检修的服务,通过专业人员定期实施的预检修工作,降低设备运行的故障率。
预防性检修要结合全年的检修计划共同编制执行,对于厂内的设备每年要进行年度的检修计划,年度检修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故障点查验,整体检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配,并结合设备的风险评分高低和厂内维修力量的配置,确定维修工作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组成,制定合理的维修日程表,并对日程表的执行,验收,完结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形成有效的运行制度,归纳到设备管理体系当中去。
延伸阅读:
污水厂的设备篇-污水厂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探讨
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理探讨(一)——开篇
污水厂设备篇(二)--设备的多样性上篇
污水厂设备篇--设备的多样性下篇
3、设备工单的生成和跟踪
对于污水厂内的设备在进行运行,维修,保养,维护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的工作进行工作单的生成和跟踪。一些污水厂在管理中,对工作的痕迹性,往往不够重视,只是知道去做了那些工作,但是怎么做,如何做,做的结果等等,都没有形成完整的记录。只是简单的进行人为的记忆,这样使设备的管理往往不能深入进行下去,导致设备的管理越来越粗放,每年大量的成本浪费在设备的重复性管理上,造成大量的成本浪费。
所以对每台设备要进行设备工单的制定,并建立设备工单生成与跟踪的体系,根据预定的设备检修维护期限,对依靠设备期限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临时性请求工单,要对工单中的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内容进行确认和落实;在落实过程中,要对工单进行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的跟踪和逐步确认,通过完善的体系来跟踪工单状态。
这部分管理系统有条件的污水厂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于这部分工作,环节较多,流程多,人员跟踪多,以大量的纸面性的文书为痕迹传递的方式,必须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完成这部分文件传递和跟踪工作,这样能避免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减少了文件旅行的办公消耗时间。这样能实现扁平化管理,快速精准处理设备故障,全面完整留存维修维护信息,达到设备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
4、备品备件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备品备件的管理部分。备品备件作为保证设备及时修复的重要部分,需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备品部分是占据厂内资金的,因此需要合理的规划备品备件的库存量,降低资金沉底率。因此备品备件需要结合设备的风险度评分,进行不同程度的配置,对于高风险评分的设备的备品备件要进行更全面充足的准备,风险评分低的设备要根据供应商的距离远近,供货便利性,进行合理的配置。通过这样的综合配置,寻找到最佳的备品备件的备货率,实现设备体系的后备部分的充足保障。
5、高级评估及管理部分
作为一个全面的设备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建立设备事件的触发和管理机制,还要有分析总结和提高的机制,这些在管理系统中要作为设备管理体系的高级评估及管理部分体现。这部分的内容应结合厂内的管理水平确定相应的高级评估内容。比如对设备运行维护成本的分析,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系统要通过汇总多次的工作单内容,对设备的进行缺陷分析,建立设备故障点记录档案,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以便进行下次故障分析。系统在每月,季,年要形成统计报表,报表中应包含查询、统计各类信息,设备的三率(完好率,运转率,故障率)的报表、设备维修成本报表、设备状态报表、设备运行报表、备件库存周转率、供应商分析报表等。通过报表形成高级评估及管理的基础数据部分。
然后在这些数据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设备运行状况的整体评估,做出评估意见,并结合设备的风险度评分,调整设备维检计划,维护设备的良好工况,以保证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
这周从设备管理体系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对于污水厂来说,做好设备管理体系,从管理思路上,从体系内容的建设上,都需要每个管理人员不断的探索和革新,寻找更适合个体污水厂的管理思路和体系,最终实现设备的最佳工况的管理,保证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下周将围绕设备管理体系的运行展开讨论,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并参与讨论。
延伸阅读:
污水厂的设备篇-污水厂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探讨
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理探讨(一)——开篇
污水厂设备篇(二)--设备的多样性上篇
污水厂设备篇--设备的多样性下篇
原标题:污水厂的设备篇(五)—设备管理体系(2)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