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水洗厂开工,大烟囱就呼呼往外冒黑烟,根本不敢开窗睡觉,早上起床发现鼻孔都是黑的。”昔日粗放落后的服装水洗产业给当地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令福绵镇船埠村村民冯甲富至今仍记忆犹新。
冯甲富所在的广西玉林市福绵区有“世界裤都”之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牛仔裤加工为主的服装产业由无到有,高峰期有1600多家服装企业,每天生产牛仔裤等服装120万件,从业人员约10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4。
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尤其是环保要求越来越严,福绵服装产业发展遭遇严重瓶颈,面临被淘汰出局的严峻形势。
“世界裤都”该何去何从?
在福绵区福绵镇船埠村村委会办公楼楼顶,仍能看到当年从水洗厂飘过来的黑棉絮。
工人在福绵区福绵镇一家裤子加工企业缝制裤子。
无人机航拍镜头下的福绵区的玉林(福绵)节能环保产业园。
摄影:周华
粗放的服装水洗产业
染黑了清澈的母亲河
“我们知道水洗厂污染环境,我们也是污染的受害者,但村上游有十来家水洗厂,我们不搞别人一样搞”
一朵棉花要变成服装,需要经过纺纱、印染、织布、制衣、水洗等多道工序。缝纫成型的牛仔裤、休闲裤要用水泡洗后,才能出厂,而传统的水洗过程会造成严重的大气和水污染。
“早该关了,关了我至少能多活20年!”在福绵镇船埠村,冯甲富领着记者来到他家,虽然水洗厂已被关停,但屋内还留存着水洗厂污染的痕迹,地面上还有不少从水洗厂飘进来的一团团黑色毛屑。
福绵区副区长李世亮说,水洗厂没有关停前,别说是村里,政府办公室的桌面每天也都会蒙上一层灰。
与此同时,水洗厂偷排的污水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母亲河南流江。船埠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唐宁回忆,上世纪80年代左右,南流江的水清澈见底,村民们在江边浅水处用石头围个圈,把江水简单过滤后,就可以直接挑回家饮用。
随着服装产业快速扩张,从2001年开始,南流江边的船埠村陆续开设了3家水洗厂,最近的一家离冯甲富家只有百十来米。
福绵区环保局局长黎贤介绍,服装水洗是一个高耗水行业,每洗几十条裤子,就需要一吨水。南流江及其支流沿岸分布着24家水洗厂,每天产生7至10万吨污水。
这些建于2006年前的水洗厂,大多由家庭作坊扩建而成,当时由于环保要求不高,企业治污投入不足,各家自建治污设施,只是采用简单的物化沉淀办法处理污水。
水洗污染让黎贤头痛不已。他说,24家水洗厂就有24个排污口,水洗厂通常晚上开工,为降低成本,还时不时偷偷将污水直接排到江中,防不胜防。“针对偷排行为,拘留、限产、停产,这些手段都用了,但治标不治本,监管效果不理想。”
遍地开花的水洗厂造成了南流江的“公地悲剧”。“我们知道水洗厂污染环境,也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但我们村上游有十来家水洗厂,即使我们不搞别人一样搞,我们同样要受污染之害。”唐宁坦言。
经年累月的污水排放严重污染了南流江,曾经清澈的江水变得像墨汁一样,母亲河变成了“黑水河”,船埠村村民也跟着遭了罪。“下河游泳后浑身发痒。”唐宁说。
“单小散弱”产业
背后是10万群众生计
“长期以来我们处在产业链最低端,上游的设计、纺织、原辅料以及下游品牌渠道,我们都没有”
玉林市地处广西东南部,毗邻广东,上世纪80年代当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今仍是广西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
李世亮介绍,福绵服装业正是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一些村民为解决生计问题,从集镇上购进布料,拿回家缝纫成服装,再摆地摊出售。看到有赚头,更多村民纷纷加入进来,服装小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进入21世纪,福绵已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休闲服装生产基地,2012年福绵区被有关组织命名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
如今行走在福绵各乡镇农村,时不时会看到服装厂的招牌和招工启事。服装产业已经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将近10万人的就业生存问题与之相系,这对任何一个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产业规模快速扩充的同时,却难掩服装质量的低下。“长期以来我们处在产业链最低端,上游的设计、纺织、原辅料以及下游品牌渠道,我们都没有。”福绵区委书记赵志刚对现状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
“有的村几乎家家做裤子,一栋楼里,楼上住人,楼下摆几台机器,就开工生产了。”赵志刚说,产品大多是“地摊货”,批发价只有30多元一条,利润只有几块钱。
在赵志刚看来,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还有对环境的牺牲,造就了福绵服装产业昔日的繁荣。随着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与其他服装加工基地相比,福绵的优势逐渐丧失殆尽,产业已处于被淘汰边缘,继续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涉及福绵水洗企业污染问题的集中投诉多、群众意见大,整治水洗行业被列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清单。
逐渐消失的比较优势,频踩“红线”的污染问题……“世界裤都”福绵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
创新治污彻底治污
改善了环境救活了产业
“工业用水更干净,蒸汽温度更高,裤子质量明显提升,原来只能洗低端货,现在可以洗高端货”
两条路摆在面前——要么关停涉污企业,要么彻底治污。李世亮说,单个企业自建治污设施没有规模效应,建设、运行成本很高,紧迫的形势倒逼当地想方设法突围。
“传统的治污模式是‘见污治污’,非常被动。”赵志刚说,他们经过头脑风暴,认为出路在于如何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变单纯认为环保投入大经济效益少的观念,引进一流治污企业,低价优质地为污染企业提供环保服务,推动服装水洗行业“退城进园”,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集中管理、集中治污。
赵志刚他们跑到广州,用真心实意打动了一家环保企业——中滔环保集团,对方同意落地福绵投资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园区不但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置,还向入园企业提供优质的水、气、电等生产要素。”
目前,24家水洗厂有15家搬迁到了产业园,不入园的一律关停。产业园建设让黎贤长舒了一口气,各水洗厂排入污水厂的数量都有记录,被监管的主体由过去24家水洗厂调整为一家环保企业,以前要监管24个排污口,现在只用监管一个口。
这个环保产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5400多亩,总投资82亿元,是广西首个专业节能环保产业园,是华南地区首个水电气热统一供给的综合类环保产业园。产业园负责人赵克银说,目前一期环保污水处理设施、生产供水部分、生活污水部分、热电联产已建成并正常运行,21家入园企业已有18家建成投产,包括各水洗厂在内的服装生产企业产生的污水统一进入污水厂,处理标准达到生活污水一级A,实现“一个进水口,一个达标排水口,固废循环利用无废排”。
在产业园,水洗厂集中分布在污水处理厂附近,污水经过层层处理,由黑色逐渐变清,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回收利用,一部分进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用于种植园艺植物。“这打破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循环怪圈,有效解决了传统服装产业面临的环境污染瓶颈问题。”赵志刚说。
记者近日来到福绵区,昔日南流江沿岸水洗厂林立喧嚣的场景不再,江水也告别了黑色,逐渐变清。
在福绵镇青岭村,路边几家水洗厂人去楼空,大门紧闭,高耸的烟囱没了动静。在一处水洗厂的旧址上,扶贫搬迁安置房拔地而起,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
“公司之前租用水洗厂的车间,直接把含泥浆的江水抽上来用,这种水洗的裤子品质很受影响。”广西宝俊服饰有限公司董事晏远富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在产业园内自建了水洗厂,园内集中供应水电气,“工业用水更干净,蒸汽温度更高,裤子质量明显提升,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原来只能洗低端货,现在可以洗高端货,每条裤子的利润空间增加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曹伯翔表示,分散在各村的水洗厂集中入园后,既解决了“三废”问题,又节约了资源,同时政府监控环保的行政成本也大大降低。
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
阵痛后行业迎来新生
“今后福绵纺织、印染、设计等各环节的企业都会有。今年产业园预计产值将达300亿元”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严厉的环保治污措施之下,“世界裤都”的服装产业经历了一段阵痛,反而发展壮大了。曹伯翔说,环保要素的优质供给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吸引了东部地区产业向园区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
“脱胎换骨的变化坚定了我们对‘生态立区’的发展定位。”福绵区区长黄雕说,广东等东部地区有数千亿元的服装产业亟待转移,中西部很多地方都在争抢这块“蛋糕”,福绵的治污模式成为这一轮招商引资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利器。
为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当地派出专人到广东等地招商引资,耐心地给企业算经济账:环保产业园水电气热成本只有广东的70%左右,最重要的是,污水处理成本降至80%左右,解除了企业对于环保的后顾之忧。
福绵环保成本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量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企业入园,服装设计、品牌渠道和商贸企业也纷纷跟进,逐渐形成服装、机械制造、配件生产与表面处理、环保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我们侧重选择服装产业链所欠缺的优质企业,并总结他们在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产业升级式转移,形成服装产业发展集群。”赵志刚介绍,“也就是说,今后福绵除了不种棉花,纺织、印染、设计等各个环节的企业都会有。今年产业园预计产值将达300亿元,容纳就业32000多人。”
广州穗鑫实业有限公司刚从广东把印染厂搬到了环保产业园,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之所以搬到福绵,看重的是环保产业园先进的治污能力,接下来很多年不会再因为环保问题头疼。”公司董事长张思强说。
在月之悦服饰有限公司电商部,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电脑,在京东、天猫等平台上接单。公司董事长唐悦告诉记者,公司最开始只做利润很低的代工产品,近年来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且获得了“广西著名商标”称号,现在公司销售总额中自主品牌产品占2/3,代工产品降到了1/3。利润空间也大为提升。“以前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四五道批发,生产商的利润被压缩得很低。”
唐悦说,2012年公司成立电商部,通过各大电商平台销售裤子,产品远销美国、智利、哥伦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依靠电商零售,每条裤子利润达60至80元,而传统的批发渠道只有3至8元。
当地部分企业还开展服装个性化智能定制业务,开办自有品牌连锁店。晏远富是一个80后,2013年进入服装行业,之前主要制作拉链等服装辅料。“中低端产品太多,竞争激烈,生存都成问题。”2016年,他和其他6位同龄人感到粗放发展的道路已经走不下去了,于是决定二次创业,专注中高端产品,主打商务休闲裤、牛仔裤。
“去年公司销售了90万条裤子,批发均价每条约70元,而低端产品每条价格只有约30元。”晏远富说,去年6月,他们开始打造自己品牌的线下旗舰店,走定制化路线,平均每条裤子售价超过200元。
曹伯翔表示,福绵治污的做法为小散乱、污染严重的企业升级换代找到了一条路子,为生态工业、污染治理与产业发展互促并进探索出了借鉴方案,让农民增收的饭碗端得更稳,让企业的发展更加持续健康,让政府的税源更加稳定,实现了多赢效果。
玉林市委书记黄海昆认为,福绵区首创环境要素的供给侧改革模式,不但破解了传统产业环境要素制约,让一个濒临淘汰的产业起死回生、做大做强,还通过环保筑巢,吸引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牵引产业转型升级,是生态工业新模式的一个有益探索,也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有益实践。
原标题:中央环保督察“世界裤都”之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