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获国务院批复发布,雄安规划中再次强调:1)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3)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等方式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
2017年雄安新区成立之初,我们曾发布调研纪要《若不治水,何以雄安》,提出白洋淀水环境改善是新区建设的核心,存在千亿投资需求。此次发布的雄安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求“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基本是之前政策的延伸,雄安环保水治理需求将加速释放。
白洋淀对于雄安新区举足轻重,其污染治理问题一直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重点,且作为未来新区水资源供给与污染消纳的重要区域,其未来治水与供水市场空间超预期。此前,我们根据一般单位投资金额计算,上游河道治理+存量水厂改造+新增水处理设施=912亿元。随着一年黑臭水体流域治理及生态环保类PPP项目推进,我们预计目前仍有约676亿市场空间待释放,其中:
一、河道治理仍有约525亿市场空间待释放:1)白洋淀流域贯穿河北、连接北京、天津和山西,覆盖面积3.1万平方公里,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包括漕河、孝义河、瀑河、潴龙河、唐河、清水河、萍河、白沟引河、府河等,如同我们之前报告中提到的,上游8-9条河,大概1000公里的长度需要治理,结合往期河道治理项目经验,预计总投资500-700亿元。2)根据河北省2018年3月水质月报,白洋淀目前水质为IV类,轻度污染,距离雄安规划中提出的“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仍有差距。假设白洋淀的治理实践为2017年到2020年,则平均每年投资额125-175亿,到目前仍有75%的河道治理空间待释放,约为500亿左右。
二、供水+污水仍有151亿市场空间:
1)根据我们之前的测算,保定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新增人口的供水及污水设施投资空间约为212亿。
①存量污水厂提标至地表四类:目前保定的污水处理厂主要按照一级A/B标准出水,对标北京市目前所有污水厂均已达道再生水厂标准,即准IV类水(仅总氮略有超标,其他指标均达IV类)。预计保定上游所有入淀污水厂,有望将出水标准将达到准四类。目前保定已建成产能约为150万吨左右,全部提标按照吨水投资800元,总计耗资12亿元。
②新增人口供水设施建设:按照未来300-500万人口转移量,新区中至少建设150万吨的供水厂,投资规模1800元/吨,合计投资27亿元。叠加200平方公里的管道,投资约为50亿元。最终供水板块的投资约为100亿元。
③新增人口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应80%供水产能利用率,则新建污水处理厂产能规模约为120万吨/日,按照2500元/吨投资强度,投资约30亿元,鉴于污水管网非满管流特性(系数为0.5),管网投资规模将大于供水管网,因此新增污水厂+管网,合计需求约为100亿元。
④污泥处置市场暂未估算,但不可忽视:基于较高的污水处理标准,污泥处置的配套设施也将跟上,但是考虑到当地环境敏感性,焚烧方式预计难以通过,填埋方式占地过大,堆肥产生的肥料难以直接施用或售卖。所以暂未估算,但是空间不可忽视。
2)目前我们统计到,保定市目前供水及污水有关的PPP项目合计60.6亿,因此尚存151亿市场空间待释放。
延伸阅读:
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根据我们统计,A股环保类上市公司在河北区域的财政部库PPP订单已有17个,合计127亿元,中标公司包括华控赛格、渤海股份、东方园林、京蓝科技、中金环境、碧水源、中持股份、启迪桑德、国统股份、博世科、国祯环保等。我们发现雄安地区订单,基本只向执行能力强、融资能力强的上市公司释放,水治理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在雄安环境治理,乃至河北水治理需求加速释放的趋势下受益。
与此同时,以白洋淀为重点,结合《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政策催化,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市场有望加速释放,维持推荐水污染治理龙头碧水源、博世科。
碧水源:未来保定当地存量污水厂提标与新建污水厂建设,出水水质或将直接对标准IV类水,意味着大规模MBR水厂建设和改造市场将快速启动,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成熟MBR膜生产、组件制备、10万吨以上规模的再生水厂建设/运营经验的企业,在手订单充沛、融资能力强的环保PPP龙头,公司2017年新增订单约480亿,资产负债率低、在手现金充足,融资实力突出,业绩高增长性较强。
博世科:在手高质量订单逾百亿,长期布局的流域治理、乡镇水务与土壤修复均是朝阳期子行业,已有技术储备的油泥处置和地下水修复板块,也有望随着未来政策重视而释放动力,2018Q1净利润0.59~0.64亿元同比增长262~292%大超预期。
我们对本周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相关热点政策及新闻中与环保有关的要点进行了摘录和总结如下:
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
主要内容包括:1)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2)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3)科学构建城市空间布局。4)合理确定城市规模。5)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6)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7)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9)建设宜居宜业城市。10)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11)塑造新时代城市特色风貌。12)保障城市安全运行。13)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4)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其中,批复强调要营造优质绿色生态环境。1)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实现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2)要坚持绿色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布局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提高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3)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发布。提出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主要包括:1)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3)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主要包括,①恢复淀泊水面,实施退耕还淀,淀区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使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建设水系连通工程;②实现水质达标,将白洋淀水质逐步恢复到Ⅲ-Ⅳ类;③开展生态修复;④远景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⑤创新生态环境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主要内容包括,①构建新区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建设“一淀、三带、九片、多廊”,形成林城相融、林水相依的生态城市。②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状的11%提高到40%。③塑造高品质城区生态环境,街道100%林荫化,绿化覆盖率达到50%。④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构建衔接“太行山脉-渤海湾”和“京南生态绿楔-拒马河-白洋淀”生态廊道。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包括,①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农村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展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全面开展渗坑、排污沟渠综合整治。②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终端能源消费全部为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移动源污染,实行国内最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监管非道路移动源;巩固农村清洁取暖工程效果,实现新区散煤“清零”。③严守土壤环境安全底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防控、检测、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此前生态环境部在2018年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将会继续积极推进雄安白洋淀水污染防治工作。
自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来已一周年,“生态设计、生态建设、生态运营”的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全过程。但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确实也面临许多需要攻克的难题:一是水资源严重短缺,这个流域上游有100多座水库,总库容量超过36亿立方,大家一块蓄水,连汛期的水也下不来,河湖得不到必要生态流量的补充,何谈水生态。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七成左右用于农业,农业水价比较低,在这样的水价下,大家对节水灌溉措施缺乏动力。二是工业、城市、农业等各方面的污染物排放量是比较大的,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第三就是水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足,由于生态流量得不到满足,河湖水生植被就难以谈起,水生态的破坏和水质的下降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流域内的治污压力也会更大。
为此生态环境部成立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推进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先后指导河北省编制了《雄安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制定了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协调财政部安排2017年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新区的“洗脸工程”,为白洋淀生态恢复打下良好基础。
延伸阅读:
新华社:《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原标题:若不治水、何以雄安:雄安建设带动黑臭水体市场加速释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