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富士康仅仅用了36天,IPO成功闯关,刷新了A股纪录。业内人士认为,富士康闪电过会,意味着独角兽企业IPO快速通道正式通车。
据媒体报道,监管层对券商做出指导,鼓励“满足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四大行业、且符合现有制度规则”的企业抓紧申报IPO,这些“独角兽”企业有望和富士康一样通过特别通道快速上市。
生态环保成为备受瞩目的产生“独角兽”企业的领域。
2017年,环保产业在资本市场喜报频频,很多环保公司成功上市,在9月份之前,环保的IPO通过率超八成。然而,随着国家对金融风险的严控,环保企业的IPO进程显得不那么顺利。
进入2018年,环保板块依旧火热,公布的项目中标公告不断、收购也在继续,但IPO通过率似乎逐渐放缓,环保企业的IPO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截至3月2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四家生态环保产业的IPO企业,其中三家被否、一家暂缓表决。
1 三家被否环保企业利润偏低
被新一届发审委否决的三家生态环保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相较营业利润明显偏低,分别是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达膜”)、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工修复”)、江苏蓝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电环保”)。
三达膜2012年至2015年营业利润合计约为4.37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合计约为2.08亿元,后者只有前者的47.58%。
北京建工修复公开显示的环境修复2013年至2016年营业利润合计约为1.93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合计约为-8582.11万元,两者相差了约2.79亿元,差异巨大。而2017年1-6月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和1,303.27万元,2017年1-6月业绩下滑幅度较大。这次北京建工修复被否,证监会发审委提出的疑问中,其中之一关心的就是北京建工修复利润下滑是否会持续。
蓝电环保2014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合计约为1.51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合计约为5467.51万元,后者只有前者的36.24%。
一家暂缓表决的IPO企业——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合计约为7.07亿元,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合计约为-6.63亿元,两者一正一负,相差了约13.7亿元。
从近期发审委询问的问题来看,持续盈利能力、财务规范、合规风险等方面的内容,都是审核关注点;同时,信息披露问题、毛利率异常等也逐渐成为发审委关注企业经营是否稳定的新重点。
例如,三达膜及其下属15家子公司,应取得而未取得排污许可证,及排污许可证过期的情况,以及相关法律风险,以及其原始财务报表所列示的营业收入,与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相应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建工修复是否存在,将原要求相关资质的招标合同分包给无资质方实施的情形,以及利润是否会持续下滑;另外,蓝电环保被问及核心技术是否具备完整性和独立性,以及除尘设备和脱硫业务,在合同付款条件和进度部分并无重大差异,但收入确认存在差异等问题。
事实上,不只是排队IPO的企业利润偏低,国内生态环保企业的整体收入和利润规模偏小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便是在行业细分领域的龙头上市公司,其整体利润和其他产业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在环保产业中整体规模较大的碧水源,2017年的营收不过151亿,利润31亿元而已,与刚刚极速过会的富士康2017年营收1589亿美元相差甚远。
2 排队的环保企业如何应对?
事实上,在新一届发审委审核下尚无企业成功过会的环保行业,正被广泛看好。
十九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千年大计;2018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也明确,“污染防治”将是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环保产业遇见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生态文明又被写入宪法,翻开生态建设历史性新篇章;加上环保税、排污许可制等机制全面推广,环保企业市场空间必然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业内有观点认为,新一届发审会全面从严审核的态势“变本加厉”,低过会率可能成为环保企业IPO常态。
其中,IPO上市、债券融资、参与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主要渠道,中小环保企业尤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相关政策的收紧,环保企业IPO也出现了新变化,以前IPO的门槛主要是业绩,现在IPO还注重企业规范运作。
正在排队的环保企业还有不少,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IPO申报的生态环保业企业共有5家,分别是海诺尔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蓝天求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鑫分离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前面被否或暂缓表决企业的经验来看,环保企业除了IPO审核中的常规问题,还应该注意到一些招投标程序、会计政策使用、分包合同管理等方面,和环保行业目前面临的商业环境和业务特点相关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IPO审核重在对好行业和好企业的筛选,鼓励这些企业成功上市,从而优化A股市场。也就是说,IPO审核中,好的行业里面好的企业,或者是好的行业里面暂时业绩规模一般、成长较好的企业,有更大的几率过会。IPO规范是公司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环保企业应更多选择去适应而不是逃避。
重岳资本肖鹏认为,在审核日益严格的情况下,就环保行业来说,单纯的产品公司之路会越走越窄,资本市场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工程公司应充分利用工程业绩的弹性去资本市场融资,而投资公司则要拥抱国有资本,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原标题:IPO低过会率成为常态,生态环保业能否产生“独角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