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一个繁华的背后,都会隐藏着无数的哀伤。这句话形容当下的环保产业或许再合适不过了。的确,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资本面临资产荒,历经多年高回报率、高增速的环保产业,像是一片蓝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入者。显然,在十三五

首页> 环保资本> 评论> 正文

央企“抢滩”环保市场 民企得过“苦日子”

2018-01-31 17:02 来源: 第一环保网

“或许,每一个繁华的背后,都会隐藏着无数的哀伤。”这句话形容当下的环保产业或许再合适不过了。的确,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资本面临“资产荒”,历经多年高回报率、高增速的环保产业,像是一片蓝海,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入者。显然,在“十三五”时期,人们都对环保产业寄予厚望,可对于企业来说,想活下去并不容易:直面激烈的竞争,实力不济者要么被市场吃掉,要么被企业吃掉。

央企强势突进

近几年来,环保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刺激下,各种资本竞相进入。根据业内相关人士预测,整个“十三五”时期,我国环保产业的投资有望达到17万亿元,这其中,“水十条”预计将拉动4万亿元至5万亿元的投资;而“土十条”的发布预计带动的投资或将超5.7万亿元。如果算上“气十条”的1.7万亿元,同时乐观估计“水十条”投资5万亿元,则三大行动计划总投资将超过12.4万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央企无疑拥有了最庞大的市场潜力。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央企”是指国资委和财政部直管的企业。根据国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截止2017年12月29日,央企共有98家,其中涉足节能环保的企业已超过半数。

其中除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央企中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产业集团,其余绝大多数涉足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央企业将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为主营业务服务和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支撑性业务,虽然产业规模与主营业务规模相比仍然较小,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资本蜂拥而至

央企对环保的布局大致有几种渊源,一种是产业链的延伸,一种是跨界并购。

比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6年收购新三板凯天环保,业务范围涵盖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土壤修复、污水治理、农环治理、环境服务等环保业务。今年7月,同属于央企的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德国WKS公司,这家德国复合型水务供应商将正式纳入航天建设集团麾下。

同样是在7月,由中国中车集团控股的中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注册成立。从前几年分散介入农村污水市场,到如今成立专注于环保产业的一级子公司。中国中车,深度布局环保产业的野心,可见一斑。

民企生存困难

以中国中车、中铁建、中建等为首的大型央企,高调进入环保领域,导致很多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已经变成央企的基建队伍,参与主体大都是一些体量较大的上市公司,而专注环保的民营企业基本没什么机会,PPP也很难参与进去。

有业内人士认为,“戴上红领巾有助于民营环保企业开拓业务,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出目前环保行业的资源配置仍掌握在政府手中。”目前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已经变成央企的基建队伍,都是一些体量比较大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基本没什么机会,PPP也参与不进去。大量的非专业公司投资,加上项目投资额普遍巨大,种种原因造成了PPP项目开工率偏低,有专家估计只有20%-30%。

“环保一哥”文一波就曾经表示,“环保产业一直是红海,以新能源为例,每年企业的‘死亡率’是60%,连续十几年都是这样,但总体行业发展速度很快,每年都有30-50%的增长,所以企业压力很大。”

不可否认,这一时期央企、国企大举进军环保业,在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环保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上,其贡献有目共睹。但迅速的跨界抢食,也让环保产业带来复杂的变局。未来环境行业的激烈“厮杀”将使准入门槛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在环保市场未转变之前,环保民营企业还得过一段“苦日子”。

原标题:小一|央企“抢滩”环保市场 民企得过“苦日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