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朋友聚会,讲到一个曾经的女同事,十多年前在媒体的时候利用采访的机会钓到爱尔兰籍金龟婿,毅然辞掉每天熬夜熬出黑眼圈的工作,去爱尔兰定居,其他的内容都成为后来人们口中的传说,据说日子过得相当好。她出国后成为原单位同事尤其是女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最近这姐妹儿荣归故里,据说实际生活并

首页> 环境修复> 土壤修复> 评论> 正文

北京建工修复IPO被否 土壤修复市场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好?

2018-01-30 15:50 来源: 生态资本论 作者: 冶华

周末朋友聚会,讲到一个曾经的女同事,十多年前在媒体的时候利用采访的机会钓到爱尔兰籍金龟婿,毅然辞掉每天熬夜熬出黑眼圈的工作,去爱尔兰定居,其他的内容都成为后来人们口中的传说,据说日子过得相当好。她出国后成为原单位同事尤其是女同事茶余饭后的谈资。

最近这姐妹儿荣归故里,据说实际生活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好,曾经的姿色被满脸的辛劳和不如意遮盖,爱人患癌,不幸辞世……生活中的不如意大概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了吧。

很多时候,看上去好,未必是真的好。这似乎是个一个不成文的真理,可以套用到各行各业。

比如,最近IPO被否的北京建工修复,作为土壤修复领域的老大,上市计划命运多舛,从2012开始宣布创业板上市计划,后转战主板,继2017年年中被证监会暂缓表决后,刚入2018年,就被宣布折戟IPO。

至少在IPO这条路上,北京建工修复的脸上写着一个大大的不顺遂。


业绩下滑风险

北京建工修复开始于土壤修复产业的开端——2005年“宋家庄事件”。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完成场地调查和修复工程项目 160 余例。还曾荣获中国环境产业修复联盟颁布的2014年度、2015年度全国土壤修复企业10强的魁首。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土壤污染的日益重视,更多实力雄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除了北京建工修复、高能环 境、中科鼎实、中节能大地、北京金隅红树林等较早进入土壤修复领域的企业外,永清环保、桑德环境、东江环保、博世科等业陆续开始布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但是,无论多激烈的竞争,北京建工修复都是同行公认的老大。

只是,与其他布局土壤修复市场的企业业务多样化不同的是,北京建工修复业务主要集中在土壤修复领域。有观点认为,北京建工修复IPO被否,可能佐证了国内土壤修复市场并不被看好,这个领域的营收特别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

的确,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成长期,市场化程度偏低,与国民经济的联系密切。国内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保障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土壤修复的需求逐 步释放或增加。但宏观经济如出现下行,各地政府在污染土壤的治理投入将 会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下滑带来房地产开发商等土壤修复需求也会相应减少,相关企业经营业务就会出现大幅下滑的风险。

北京建工修复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0.74亿元和6,981.50万元,而2017年1-6月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和1,303.27万元,2017年1-6月业绩下滑幅度较大。

这次北京建工修复被否,证监会发审委提出的疑问中,其中之一关心的就是北京建工修复利润下滑是否会持续。



根据北京建工修复的招股说明书,2014年-2016年三年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 28.20%、27.69%和 18.90%,净利率分别为8.94%、6.38%、6.37%,净利润低,且呈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受行业竞争加 剧的影响。


与此同时,根据招股说明书,北京建工修复直接委托获取的合同比例从2014年的43.20%迅速下降到2015年的0.321%和2016年的0.41%。客户获取难度明显上升。

同行土壤修复非主要营收

随着土壤修复领域竞争加剧,其他具有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营收如何?生态资本论梳理几家布局土壤修复业务的上市公司,土壤修复业务确实不是这些公司的营收主力。

博世科收购加拿大瑞美达克土壤修复服务公 司 100%股权,通过整合、引进其在环保修复工程和咨询、热解吸处理系统(RTTU)、工业垃圾处理 场运营等方面的业务、技术及资源,成功布局国外土壤修复市场。

2015年为533万元,2016年全年土壤修复金额为1.58亿元,2017 年上半年,在博世科营业收入5.5亿元中,土壤修 复营收为 7598万元 , 2017年上半年土壤修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显著。

最早关注土壤污染问题的环保公司之一永清环保,将土壤修复业务规划为核心发展业务板块,但是永清环保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主要营收产品或服务依赖于大气治理和新能源,并非土壤修复业务。

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土壤修复第一梯队的高能环境,同北京建工修复一样,起家于土壤修复,2014年环境修复业务为1亿多一点,占比仅接近20%,不及工业环境业务占比;2015年环境修复业务为3.47亿元,比重占比最大,34.11%,工业环境紧随其后33.75%,;2016年的环境修复总量不到5亿元,环境修复占总业务量30%左右,距离工业环境业务43%的比重差距较大;2017 年上半年,高能环境营业收入 8.63 亿元,期间环境修复业务带来的营收大概在2.6亿元左右,仍然占到30%左右。可见,即便是高能环境,土壤修复业务在总业务中的占比近三年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上述主要布局土壤修复领域企业的业绩或许多被解读为行业尚处于起步期订单并为完全释放是主因。

根据很多公开的资料,目前世界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情况看,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进入成熟期,中东欧进入成长期,中东、印度、东盟等国家尚处在孕育起步期。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总产业产值的1%-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30%以上。


或许,市场兴起尚需时日

目前普遍的认识是,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继大气、污水、固废等又 一重要的环境治理领域,国家修订或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污染 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都会利好于土壤修复。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土壤修复受政策驱动和财政资金支持的特征明显,尽管通过初审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明确,农用地污染治理由土壤污染责任人负责修复,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承担修复责任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代为修复;建设用地污染治理,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和政府顺序承担防治责任,但是,如果污染责任人追偿困难,政府投入土壤修复领域的财政资金受到限制,社会资本参与度低, 势必会制约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制约各企业营收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不过,业内也有一种声音对土壤修复市场表现出明显的乐观,认为伴随国家对环保重视程度的空前提高以及经济转型力度的加大,政府将在环保产业上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行业将步入成长期。

这种乐观也不无道理,毕竟土壤污染严重是一个确定的事实,土壤总的污染点位超标率为16.1%,有污染就有市场,据数据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的空间可达1.3万亿元,再加上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一切皆有可能。

就像文首提到的那位前同事,在初出国的几年里,由于时间和财力充足,攻读了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爱人患病后,在陪伴爱人人生最后的几年里,她带他游离欧洲各国,爱人去世后,她又继承了爱尔兰家族企业的大笔遗产,这次回国,用她这十年的学识、经历以及获得的大笔遗产开始筹备一个旅游项目,似乎,这段虐心的姻缘恰恰成了她事业的起点。

所以,看上去不好,也未必是绝对的不好。

原标题:北京建工修复IPO被否,土壤修复市场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